从一套房子开始,古招娣慢慢扩大地盘,她精明地抓住每个投资机会,"我就看好南华村,从旧房子起步,一套套攒!"十年过去,昔日租户摇身一变,成了拥有10多套房的大房东,孩子们更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面对棚改,她又有什么看法呢?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南方都市报 2019年7月31日关于“她从租户变身包租婆,坐拥十套房……”的报道) 30多年前,南华村这里还是福利分房的香饽饽,现在却成了"老破小",时代变迁,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苏老师,97年的时候,她作为深职院的老师,可以选福利房,当时南华村的地理位置可是一流的,去哪儿都方便,所以苏老师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里。 现在很多人不敢想象,那时候这里就是市中心! 不过呢,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黄金地段现在看起来有点"偏"了,想坐地铁?得走800多米,还得爬天桥,可把人累坏了。 其实南华村的变迁就像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缩影,从昔日的新贵到如今的"老大难",它经历了太多太多。 不知道以后会变成啥样,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深圳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对于日渐年迈的苏老师来说,现下有个大问题:出行变得越来越吃力! 她不禁感叹:"当初我们还想着等老了换套电梯房,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还是没能实现。" 苏老师无奈地说,"20年过去了,客厅和主卧还是没法挂窗帘,换衣服只能躲在洗手间里。" 哎呀,这老房子真是越住越成问题了,苏老师说,2013年楼上水管爆了,把她家客厅墙都泡烂了,电器都不能用了。 更吓人的是,有次卧室天花板突然掉了十几斤水泥,要是当时有人在床上那就惨了,除此之外还有墙发霉啥的,问题一大堆。 苏老师只能不停修修补补,但根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可咋整啊?正当苏老师为房屋质量烦恼时,另一位居民古招娣(化名)却在南华村找到了人生的转机。 2001年,古招娣也就是个外来打工人,然而命运弄人,丈夫因病去世后,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和双方父母,古招娣不得不另谋生路。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古招娣了解到房产中介的收入可观,灵光一闪,她决定试试做"包租婆"。 "我当时就想,这行我也能干!"她眼里闪着坚定的光,终于,古招娣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逆袭。 谈及自己的成功,古招娣眼中泛起泪花:"我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好的生活,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如今,她的愿望已经实现——大女儿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小女儿则在悉尼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 面对即将到来的棚改,苏老师和古招娣都有自己的看法,苏老师迫切希望尽快改造,"我恨不得再快点改,用30年产权的破楼换70年产权的新房,我觉得很合理。" 而古招娣则表现得更为淡然,"我很知足,很多人都羡慕我们南华村能有这次机会。" 南华村的故事,折射出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福利分房到如今的棚改项目,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的奋斗与命运。 无论是苏老师还是古招娣,她们的经历都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书写着独特的人生篇章。
从一套房子开始,古招娣慢慢扩大地盘,她精明地抓住每个投资机会,"我就看好南华村,
易信娱乐
2024-09-26 16:37:40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