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踢到铁板了!”哈尔滨这姐真给劲,她存了8400000,这可是个千万大户!按理说,银行保准把业务给人办的漂漂亮亮的,结果5年后她去取,所有钱都买成了71年的保险。合着大姐108岁以后才能取自己的钱?看到银行和保险方互相踢皮球,大姐一怒之下,银行傻眼了......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新闻夜航 2018年9月1日关于“展开840万理财成保险,为了这事儿得活到108岁……”的报道) 朱女士站在银行门口,深吸一口气,拆迁款带来的喜悦已被忧虑取代,"840万啊,这可是一辈子的积蓄",她心想,"可别出什么岔子。" 走进银行,朱女士被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热情迎接,"您好,我是王经理,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朱女士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我想买些理财产品,但不太懂这方面!王经理眼前一亮:您来对地方了,我们有两款产品非常适合您... 接下来半小时,王经理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产品优势,朱女士听得云里雾里,只记住了"高收益"、"安全"这些关键词。 朱女士忐忑不安地问王经理能否按时拿回投资,王经理信誓旦旦地保证,让朱女士顿时松了口气。 她脑海里已经在盘算这笔钱未来能带来多少收益了,回到家,朱女士兴高采烈地跟家人分享这个"好机会"。 大家都被她的热情感染,纷纷赞同投资,"银行这么大,怎么会骗人呢?"朱女士信心满满。 第二天,她带着母亲和大姨兴冲冲地赶到银行,三人东拼西凑了840万,买下了那份看似美好的理财产品。 签合同时,朱女士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手的巨额收益,完全没注意到合同背面那些关键的小字条款。 一年后的某天,朱女士突然想起些问题,打电话给王经理,没想到对方说已离职,给了个新号码,新负责人却推脱说不清楚情况,让她打客服。 朱女士心里咯噔一下,拨通客服电话,"您好,您购买的是71年期保险..." "什么?71年?"朱女士差点晕倒,"不是说5年吗?" 接下来几天,朱女士像是陷入了噩梦,银行说我们又不是卖保险的,而保险公司则说是她签字画押的,朱女士绝望地问:"那要怎样才能拿回钱?" 朱女士坐在保险公司的办公室里,心跳如擂鼓,工作人员欲言又止的表情让她不安,"要么等到108岁,要么提前..."话音未落,朱女士就感到一阵晕眩。 "提前...身故?"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她的希望,泪水夺眶而出,脑海中闪过母亲和大姨信任的眼神,还有家里正在上学的孩子。 事情曝光后,舆论哗然,有人同情,有人指责,朱女士只觉得天旋地转,日夜奔波让她憔悴不堪,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但犹豫就会败北!朱女士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法庭,最终,保险公司在压力下退还了840万本金。 虽然90万利息没了着落,但朱女士已经心力交瘁,只想尽快结束这场噩梦,然而,这次经历留下的心结,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解开。 她甚至常常梦到自己108岁了,拄着拐杖去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已经忘了密码... 这件事给朱女士上了生动一课:面对复杂的金融产品,一定要看清每一个细节,问清每一个疑问,因为一时的疏忽,可能带来终身的遗憾。
“银行踢到铁板了!”哈尔滨这姐真给劲,她存了8400000,这可是个千万大户!按
易信娱乐
2024-09-27 10:50: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