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的一天,监狱里突然枪声大作,刘德彬知道,情况危险,他闭上眼睛,心

易信娱乐 2024-09-28 14:39:34

1949年11月的一天,监狱里突然枪声大作,刘德彬知道,情况危险,他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说:"党啊,我没有辜负你!"牢房位于后排,他意识到大难临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刘德彬冷静思考后决定装死,谁知这时,一个特务闯了进来......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荆州新闻网 2016年10月20日关于“102岁老红军刘德彬:右肺上,至今存留长征弹片”的报道)   在重庆渝中区的一处老旧小区里,102岁高龄的刘德彬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尽管年事已高,但他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刘德彬年轻时就加入了红军,那时候他才16岁,看着家乡的穷苦百姓,心里暗想:"只有跟着共产党,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想法成了他一辈子的信念,后来他参加了长征,谈起那段日子,刘德彬的眼里闪着泪光。   那可真是苦啊!过草地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但咱们红军有纪律,宁可饿死也不能拿老百姓一粒粮食。   他说:就靠着一股子劲儿,咬着牙往前走!   刘德彬最难忘的是战友们互相帮助的情景,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大伙儿就架着他走;有人被雪地晃得眼睛花了,战友们就拉着他走。   "咱们红军啊,就是要团结一心,谁也不能掉队!"   可是好景不长,1948年刘德彬在重庆执行任务时被抓了,关进了那个可怕的渣滓洞监狱,敌人打他骂他,他就是不开口。   "死就死吧,决不能背叛革命!"他心里这么想着,当特务闯入牢房时,他在敌人开枪的瞬间主动倒地,特务离开后,刘德彬悄悄爬到床下藏身,还用伤口的血涂抹在衣服和脸上,使自己看起来真的像死了一样。   那一夜,他在死亡的阴影中度过,随时可能被发现,幸运的是,当特务返回进行"补枪"时,已经疲惫不堪。   那晚,刘德彬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周遭的人只是匆匆一瞥,便如同避瘟神般离去,他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冷漠的无奈,也有对生存的渴望。   终于,四周归于死寂,他强忍伤痛,借着夜色的掩护,一步步踉跄着逃离了那令人窒息的渣滓洞。   重庆的天空重新迎来了解放的曙光,刘德彬也仿佛重获新生,再次紧紧拥抱了党的怀抱。   从青海的广袤土地到兰州的军分区,他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但无论职位多高,那份简朴与自律从未改变。   他心里清楚,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对子女,刘德彬总是严厉中带着慈爱,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生路要自己一步步踏实地走。”   当儿子被分配至工厂食堂,他没有动用丝毫关系去改变,反而鼓励说:“每一份工作都有其价值,在食堂也能发光发热。”   这份淡泊名利,让家人深受感染,离休后,刘德彬的心依旧炽热,他关心着国家大事,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每当有人提及他的长征岁月,他总是摆摆手,谦逊地说:“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你们正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比我更了不起。”   岁月悠悠,如今刘德彬已是百岁高龄,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他身上的那些伤痕,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他坚韧不拔精神的见证。   每当家人轻抚那些疤痕,都仿佛能听见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耳边回响,而他和罗广斌、杨益言等战友的情谊,更是跨越生死,历久弥坚。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与不朽,他们将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写成了红色经典小说《红岩》,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刘德彬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解放、建设新中国的缩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0
易信娱乐

易信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