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毛远新带着腿疾回到上海,与妻女挤在十几平的小屋里,他说:“我最对不起

易信娱乐 2024-09-30 18:43:17

1993年,毛远新带着腿疾回到上海,与妻女挤在十几平的小屋里,他说:“我最对不起我闺女!”2010年,重新回到韶山以后,对着主席遗像,毛远新泛起泪光:"我曾多次想给主席换条新表带,可他总说新的不舒服,后来我答应帮他修补旧的,可惜..."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天下韶山网  2010年11月11日关于“毛远新回韶山 道出人生一大憾事”的报道)   秋日的阳光洒在韶山景区,游客们熙熙攘攘,一位拄着手杖的老人慢悠悠地走进瞻仰区,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毛主席的铜像上。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的侄儿、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看着铜像,毛远新的思绪不禁飘回了1993年。   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全国,市场经济如火如荼,可对刚从秦城出来的他来说,生活却是另一番滋味。   "那会儿啊,我腿脚不利索,只能拄着拐杖蹒跚而行,"毛远新回忆起往事,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起女儿李莉,毛远新心里就一阵酸楚,小时候因为高烧没及时治疗,落下了耳聋的毛病,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他努力弥补的动力。   看着铜像,毛远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我总觉得亏欠女儿太多,"毛远新说,"每天工作之余,我都会陪她画画、散步,希望能弥补那些错过的时光。"   李莉对美术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在父亲毛远新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她不断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的美术班。   这对李莉来说只是开始,她的梦想之路越走越宽,最终成功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看着女儿在美术界崭露头角,毛远新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常常感叹:"现在的平凡生活比过去的荣华更让我珍惜,看到莉莉健康快乐,还能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0年深秋,毛远新重返韶山,在毛泽东遗物馆里,他驻足于一块旧手表前,思绪万千。"   这是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收到的礼物,"他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他一直戴着它,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回忆起往事,他深吸一口气,没换表带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觉得没能完成对老人家的承诺。   "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努力,"毛远新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他的心声,也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命运起伏。   从政治舞台的中心到平凡的生活,毛远新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家庭和亲情的可贵。"有爱在,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如今,站在韶山的土地上,望着熟悉而陌生的一切,他知道,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前进。

0 阅读:1
易信娱乐

易信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