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孩子,有几个能拿世界级科学大奖?”从田间地头到诺贝尔领奖台——崔琦,这个曾经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如今捧起了科学界的至高荣誉。他个人的成功,更是点燃了无数农村孩子科研梦想的火炬,当诺贝尔奖的光环落在这位"泥腿子"科学家身上时,仿佛整个中国农村都为之沸腾,一个"寒门也能出贵子"的时代,来临了么?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深圳晚报 2023年10月26日关于“华人中曾获得巴克利奖的,还有他们→”的报道) 在科学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崔琦,这个来自河南农村的孩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坚持、何为追求。 一九三九年的隆冬,河南宝丰县范庄一个普通农家迎来了新生命,王双贤抱着刚出生的小儿子崔琦,心里满是欣喜。 这个盼了四十多年才得来的男孩,像是上天给他们家最好的礼物,王双贤虽然不识字,却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上心。 看着三个女儿都考上了好大学,她心里美滋滋的,等到崔琦长到十二岁,她思来想去,最终下定决心要送儿子去香港读书。 临行前,她紧紧抱着崔琦,眼里含着泪水,却笑着说:"去吧,要好好学习啊。" 刚到香港时,崔琦可真不适应,听不懂粤语,生活也很拮据,想家的滋味让他常常偷偷抹眼泪。 他给妈妈写信诉苦,说好想回家,母亲的回信很简单,却让他心里暖暖的:"别想家,认真读书就是对爸妈最大的安慰。" 可惜天意弄人,他再也没能见到父母最后一面,当他在香港努力学习时,家乡的父母却在饥荒中相继离世。 每当想起这件事,崔琦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痛,但这份思念也成了推动他不断前进的力量,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崔琦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崔琦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内心激动不已,他回想起自己从中国农村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终于在1982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16年后的这一刻,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为华裔科学家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与此同时,另一位华裔科学家沈志勋也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崭露头角。 这个1962年出生在浙江的小伙子,怀着对科学的热爱,从复旦大学一路闯到了斯坦福... 2023年,又一个好消息传来,薛其坤获得了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70年来,我们国家的济济人才都还没能手捧这项奖项,这下可把学术圈兴奋坏了。 薛其坤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科研实力的体现,回顾这些科学巨匠的成长历程,我们不禁想起崔琦那简单而深刻的回答:"坚持"。 从河南农村到诺贝尔奖领奖台,从浙江小镇到斯坦福讲堂,崔琦和沈志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怀揣梦想、努力不懈,终有一天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他们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继续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明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更多像崔琦、沈志勋这样的科学家涌现,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民的孩子,有几个能拿世界级科学大奖?”从田间地头到诺贝尔领奖台——崔琦,这个
易信娱乐
2024-10-05 15:38: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