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性命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揭示了历史上许多功臣的悲剧命运,而范蠡的急流勇退则成为明智之举的典范。在诸多对功臣猜忌的帝王中,朱元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其诛杀功臣的行为广受争议。 刘伯温,这位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智者,对朱元璋的江山社稷贡献巨大,却也因此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刘伯温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因元朝腐败而屡遭陷害,最终辞官归隐。朱元璋三请刘伯温,终以志向相投打动了他,使其出山辅佐。 在刘伯温的辅佐下,朱元璋的实力日益壮大,最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初建明朝时,君臣和睦,刘伯温的建议多被采纳,如建议朱元璋下罪己诏以应对不祥星象,以及处理冤案以解旱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明朝的稳定,朝堂上的党派之争愈发激烈,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猜忌也日益加深。 胡惟庸作为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对刘伯温更是嫉妒不已,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诬陷他。刘伯温察觉到了朱元璋的杀心,开始寻找应对之策。一日,朱元璋召见刘伯温与胡惟庸,刘伯温因故迟到,胡惟庸趁机告其大不敬之罪。刘伯温一到,便慌忙下跪请罪,解释自己因在家写字遇难题而迟到,那个难倒他的字正是“赦”。 朱元璋好奇之下,亲自写下“赦”字赠予刘伯温。刘伯温接过字后,再次跪下谢恩,称自己已得赦免。朱元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刘伯温“套路”,但金口玉言,只能无奈放过他。 刘伯温凭借智慧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伴君如伴虎,他的命运依然充满变数。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而遭杀的臣子不在少数,刘伯温虽能一时化解危机,却难以改变最终的悲剧命运。他虽最终未能善终,但其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的贡献和智慧,仍被后人铭记。在古代,急流勇退或许才是功臣们最明智的选择。#朱元璋##刘伯温#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性命 “狡兔死,走狗烹;飞
趣史談过去
2024-10-11 12:38:0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