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他向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计划,却遭到社会上强烈反对,甚至有人对他的生活作风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是他却充耳不闻。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金台资讯2020年10月14日 关于《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评 周恩来为之打抱不平》的报道) 1882 年,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的商贾之家,彼时,封建思想依旧坚如磐石,他竟有两任妻子,共育 8 个子女。 年轻时的马寅初渴望改变命运,他选择了留学之路,在美国,他度过了9年的求学时光,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先进的知识,也开阔了他的视野。 回国后,马寅初倾其才华与热忱于教育及社会活动,他长期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重人口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955年,马寅初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他认为,控制人口数量对国家工业化和提高人口素质至关重要。 这一理念的提出,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无法接受这种观点,认为它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 1962年,马寅初发表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文,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人口理论。 在这篇文章中,马寅初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对之前的批评进行了回应,这充分显示了马寅初作为一个学者的勇气和对自己理论的坚定信念。 尽管马寅初的观点于彼时遭遇了猛烈抨击,然而其却为日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筑牢了理论根基。 1971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这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许多待产妇女采取各种方式躲避政策,这种情况反映了政策实施初期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和社会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为人知的口号。 政策的执行力度很大,违反者可能面临强制流产或高额罚款等处罚,这种严格的执行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效果,但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伦理争议。 1979年,中国正式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这印证了马寅初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理论,在二十多年后终于得到了全面的认可和实施。 回顾马寅初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坚持和勇气,他敢于提出不同于主流的观点,并在面对批评时坚持自己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社会在人口问题上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的强烈反对,到逐渐接受,再到全面实施,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2015年,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21年,进一步放开三孩政策,这些调整反映了对人口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马寅初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可能在提出之初会遭到质疑甚至批评,但只要坚持真理,终会得到认可。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制定重大政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且要有随时调整的灵活性。 今天,当我们回顾马寅初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时,我们不仅要肯定其历史贡献,也要客观分析其带来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1955年,他向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计划,却遭到社会上强烈反对,甚至有人对他的生
小加娱的史书
2024-10-15 23:29:57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