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蟹脚就会痒,因为此时河蟹已经丰满成熟。年初桃花水发,幼蟹苗不过像小蜘蛛一般,这些小生命就从长江口边出发,顺江流千里迢迢散居到了内陆各地的水田沼泽中。经过一个夏季的快速生长,已经有资格当爸爸妈妈了。所谓“七月在田,八月下河,九月河蟹满河爬”,原来它们是急着要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产卵繁殖后代…… 我们老家捕捉河蟹的方法很多,有水闸放水挂网,有设簖。簖是用粗篾片编织成的竹帘,排在河中,横断塘河,河中心的篾片上半截不用绳编,便于小船航行。靠河岸的竹帘弯转围成葫芦状的鱼潭,潭中放鸡笼样的鱼簏,簏上安装有蟹只能进不能出的“逆苏”。塘河里的鱼蟹,撞在竹帘上,就顺着竹帘横行,自然来到鱼簏前进入,就成了瓮中之鳖。农民只要收起鱼簏,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俗话说:“十网九簖,鱼腥虾蟹捕一半。” 儿时我们捕蟹的办法也很多。用蟹帘,把竹子劈成三尺来长的竹片,用草绳编成竹帘,插入河底,横断塘河。在竹帘两侧,排上蟹篮(形状像稻田捕黄鳝的鳝篮,一种使河蟹只进不出的竹笼子)。早晨去收蟹篮,准有收获。 还有“听蟹”。秋夜在水塘边用小油灯“听蟹”。守蟹时只要用稻草捆扎一条柴龙,沉入河底,柴龙一端引到河岸上,晚上点一盏小油灯,河里的蟹会乖乖的顺着柴龙爬上岸来,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就成了我们动手的信号。 钓蟹是“空布袋背米”。钓蟹不用鱼钩,用竹片削一根二尺多长的篾丝,端头留一个突起,把蚯蚓穿在这个突起上,就可以钓蟹了。第一步是找蟹穴。田边、河岸、水渠里都有蟹洞,蟹洞的口为椭圆形,一般在水面下两三寸的地方。把穿有蚯蚓的篾丝慢慢地探入洞内。拿篾丝的手指会很快感觉到,蟹爪在拨弄篾丝上的蚯蚓,它拨一下,停一下,就像小花猫玩线球一样。这时,手指要捻着篾丝不停地转动,一点一点地往外拉,引蟹出洞。不能让蟹用螯把篾丝夹住了,否则,你拉又拉不出,手伸进去挖,它就逃,放弃又可惜,只好在洞口望蟹兴叹。把蟹引到洞口后,左手要快速出击,一把把它抓住。钓蟹的技巧全在左手抓蟹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蟹一旦逃脱,就成了“老蟹”,“老蟹”吃一堑长一智,再想把它从洞里钓出来就难了。 儿时野生河蟹很多,遇上大年甚至泛滥,现在少了,我们买来吃的均是人工养殖的,捕蟹高手也已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只有卖蟹人的绑蟹技术层出不穷了。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蟹脚就会痒,因为此时河蟹已经丰满成熟。年初桃花水发,幼
米儿锐评文化
2024-10-19 13:06:45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