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上,在1948年有一次在这个济州岛。当时老百姓反抗美国等驻军,有三万人在这一个事件中牺牲。这件事情一直是韩国人心中的一个痛。女作家韩江为此写了一本书,在韩国影响非常大,韩江也是家喻户晓,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韩国老百姓非常的激动,她的书马上就全部售空了,总统也出来说话了,评价很高。韩江呢,很低调,就很简短的说了几句,记者招待会主要是她父亲说。有这样几点。第一呢,她不想搞的很大,搞什么庆祝。第二呢,她也不想去领奖,因为世界不太平,好多地方老百姓还在受凌辱,每天都有苦难。究竟以后韩江去不去拿这个钱,我们不知道,但从她和言论来看,就该点个赞。 韩江的文学观,历史观,很清楚,就是通过用文学把这段历史教育人们,知道为什么?韩江写人的阳光和阴暗两面,也是非常透析的。 那么我说不是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这样的。我们这边也有一个,这个人他跟那个韩江就不一样。我不说文学观、历史观,世界观都不说,一个女作家非常有骨气,这个也不说了,就说对奖的态度。一个看的很淡,我们这边那个看的很重。人家可以不去领奖,我们这边这个打扮的像一个酒店的领班,燕尾西服,头发梳的,皮鞋超亮,那个鞠躬姿势就像一个日本人。所以老百姓就给他起绰号,起了好多好多的绰号,有的太逼真了,其中有一个“莫桑”,太形象了。 人家是谈化,我们这边这个拿了钱以后到处演讲,说来说去都是那些颠三倒四的东西,饿呀,饿呀,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个祥林嫂,阿毛,阿毛的,老是说这一句话。 那你偶尔饿,还是一直在饿,我看你饿啊饿的,饿到1976年也可以去当兵吗,没有饿出毛病。说明你这个饿是假饿,是偶然的饿,不是一直在饿,没有影响你发育。你说的整个过程都饿,饿的啃树干,牙齿都能够把那个铅笔般粗的丝咬断,不要工具,完全是骗人。 一个韩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高大,我们这边这个就丑态,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
韩国历史上,在1948年有一次在这个济州岛。当时老百姓反抗美国等驻军,有三万人在
米儿锐评文化
2024-10-25 09:23:28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