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14年,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照片中,虽然比较破败,但是原汁原味。未加人

庆丰娱乐 2024-10-29 22:00:42

这是1914年,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照片中,虽然比较破败,但是原汁原味。未加人工修饰,好有古意!古往今来名将无数,只有他把铁血、军功、浪漫、惋惜和凄美都融合在了一起……   1914年,几个法国人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位于陕西的一个墓碑前,为了留作纪念,法国人拍下了这个墓穴,而在下面埋葬的正是曾经马踏匈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最开始是靠着外戚的身份上位的,他的舅舅卫青是当时的大将军,所以霍去病也就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军方。   虽然在汉朝靠着亲戚的关系上位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霍去病能够做到骠骑将军可不全是卫青的功劳。   因为靠关系最多只能混一点在后方的闲职,但霍去病本人却是有硬实力的,先是因为善于骑射被汉武帝发现,接着又在跟随舅舅卫青出征的第一战中就立了大功。   现存的史料中已经很难找到霍去病具体是如何布阵的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霍去病的战略思维绝对是不亚于他的战术思维的。   霍去病统领骑兵破敌的要诀就在于快,发挥自己骑兵的优势兵力痛击敌人的薄弱处,在初战中,霍去病就带领八百精锐直奔匈奴军的大营,斩首匈奴军统帅,斩捕两千余人。   虽然在汉朝军中有夸大战果壮我军威的习惯,但就算霍去病夸大了十倍战果,他也依然是率领八百精锐直插敌人的指挥中枢,最后斩首两百余人。   这样的战果对于一直保持守势的汉王朝来说不可谓不好看,霍去病的出现可以说是帮卫青了却了一块心病。   因为卫青虽然会打仗,但是这时候的他已经贵为大将军,作为统筹整个北方战事的大将军,卫青自然是不能亲临前线,一方面是这样会影响卫青对全局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假如战事不利,自己被抓,很可能会影响整个战局。   这个时候霍去病恰好就作为大汉王朝战术层面的力量存在了,西方学者把战争分为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层面的,往大了可以包括整个国家、外交和方针,汉武帝的决策就是这一层面。   其次是战役层面,也就是一场大规模战役,或者是某场军事行动的总指挥,战役阶段的成败虽说不一定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兴亡,但是如果在战役层面接连失败,对于国力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卫青作为大将军总领北方的战事就属于战役的总指挥。   最后就是战术层面了,战术层面如果详细划分可以细分到一个小队的行动,稍大一点就是霍去病作为将军具体指挥某场战役了。   霍去病并不迷信古人的兵法,汉武帝曾希望作为长辈,教授霍去病兵法,但霍去病却回答说:“战术谋略已经了然于胸,没有必要刻意学习古人的兵法。”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从军四年后因病逝世,不过在霍去病逝世前,他已经和卫青一同奠定了大汉对北方疆域的控制权,困扰西汉王朝的匈奴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部分信息来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文|安娜·阿卡迪耶夫娜 编辑|历史纪实馆

0 阅读:4
庆丰娱乐

庆丰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