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43年后从台湾返乡,母亲拿出姥娘压箱底的两条棉毛巾,年逾花甲的大舅顿时情难自

草根闲聊生活 2024-11-18 09:34:01

大舅43年后从台湾返乡,母亲拿出姥娘压箱底的两条棉毛巾,年逾花甲的大舅顿时情难自已,泪如雨下…… 1928年出生的大舅,1949年11月6日随邳县简易师范部东撤徐州,11月9日南下,翌年5月20日,随国民党残兵败将同船抵达台北基隆港,从此被一湾海峡阻隔,43年骨肉分离。 大舅去台湾后,辗转通信报了平安,但也给家里带来了无穷厄运,让本来成分高的家庭,难以承受。 姥爷被运动多次,1970年溘然而逝; 姥娘晚年脑子时而糊涂、时而清醒,清醒时白天在老屋小桌上,请筷子神,祈祷大舅平安;晚上就反复拿着两条棉毛巾,想念大舅儿时的点点滴滴。 大舅从小身子弱,爱出汗,一受风就容易感冒、咳嗽,成个月都不好,姥娘就用两条棉毛巾,轮换着贴在他的背后,确保他不受凉。 那两条棉毛巾,是姥娘自己纺线、动手织就的,费时费力,成批的布,上街销售补贴生活。 她给大舅留的棉毛巾,是几块边角料缝拼在一起的,因为拼接搭配巧妙,反而耐用结实。 大舅是兄妹8人,唯一的读书人,全家供着他从8岁读到了20岁,去隔壁六户村、八义集街、徐州城、宿羊山等多地,全靠步行。 每次求学出门,姥娘都会迈着小脚叮嘱大舅,后背塞一块毛巾,走到目的地,把溻湿的毛巾抽下来,用干的替换...... 这样的提醒不断,毛巾的更换,也陪伴了大舅若干年,成了习惯,直到大舅离开家乡时。 淮海战役开打前的一天,大舅和同学约定,到碾庄会合,准备去徐州时,姥娘怕他路上饿,特意提早出发到大宋庄的三姑姥娘家,烙了一大包煎饼,叠好装好,等着大舅。 姥娘还是怕大舅出汗,头天晚上洗好、晒好的那两块棉毛巾,一大早去大宋庄烙煎饼时,半路发现忘记拿了,再返回去,时间来不及了。 姥娘在大宋庄村口目送大舅抱着煎饼离开时,还是不住的后悔,出门太着急忙慌了,忘记了两块毛巾,怕大舅路上出汗、受凉。 那时,大舅已经21岁了。 姥娘回来后,那两块棉毛巾,就成了她的心病,提起来就遗憾,就内疚,说那天不该洗晒,不该忘记带出门。 那两块大舅留下的棉毛巾,成了姥娘晚年牵挂大舅的载体,时刻不离身,洗晒摩挲的都发黄了。 姥娘1986年离开了人世,最终没能见上大舅一面。 5年后,大舅第一次返乡探亲,母亲从老屋箱子底,翻出那两条棉毛巾,给大舅讲述姥娘活着时,对他的各种思念。 大舅睹物思人,泪如雨下;后来,大舅把那两块发黄的棉毛巾带回了台湾。 大舅信中曾给我说,“棉毛巾上沉淀有娘的牵挂,一辈子愧疚的难以释怀.....”

0 阅读:1
草根闲聊生活

草根闲聊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