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马光远建议出台5个10万亿刺激政策:拿出10万亿给老百姓吃喝玩乐。
马光远认为,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排名偏低,关键因素是在国民财富蛋糕中,老百姓分到的还远远不够多。
马光远认为,要像提出“新质生产力”一样提出一些鼓舞人心的东西:必须拿出10万亿发展新质生产力搞创新;必须拿出10万亿让老百姓吃喝玩乐消费;必须准备10万亿的财政刺激;必须推出10万亿的房地产救助政策;最后10万亿就是地方化债方案。
专家就是专家,一下子说到普通老百姓心里去了。 普通投资者没有经济学家的远见卓识,一口气来要画出50万亿的大饼,饼好画,但能不能落到实处才最关键。
马光远建议拿出50万亿搞刺激,就算可以实现,到底是多长时间来砸50万亿呢,专家可没说,是一年呢,还是十年五十年呢。时间长没有意义,时间短又不现实。
11月9号批准新增6万亿地方债,这6万亿新增的地方再融资债券额度将于2024年,2025年和2026年每年发行2万亿配置地方。跟此前批准的6万亿再融资债加起来是12万亿 。
新增6万亿化债不同于央行直接放水6万亿。而马光远所说的50万亿的刺激政策,其中不少都得实打实拿出真金白银出来。当然吃喝玩乐方面可以发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地方也可以通过补贴方式来实现,但效果未必就理想了。真正花钱的地方多了,而央行此前不断的发越长期的国债来融资,分明是拿不出钱来。 只能通过举债的手段来融资。
08年时候4万亿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二是地方财政策,三是银行贷款,四是企业自筹。 估计每个方面是平均出资的。四万亿的投资对于经济的刺激是明显,带来的增量可能几十万亿。
只是说当时四万亿的投资尚且多主努力筹措。现在搞50万亿的刺激政策, 感觉有些天方夜谭,感觉有些天马行空了。
马光远说的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消费习惯的问题,这其中主要问题是不敢消费,存在很多的后顾之忧。不敢消费主要是对未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收入水平,工作,家庭等因素 。如果工资水平提高,医疗,养老,教育等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话,又有谁不愿消费呢。
其实光顾单一的刺激是不行的,往往是一次性消费,不是长久之计。居民没有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这才是导致居民不敢消费的真正原因。
当然专家只是建议,如果不能语出惊人话,没人关注了。
像任Z平一样,如果不是那句“天盘即收盘,提前下班”的雷人观点,估计许多人还不一定能记住这位专家呢。
总感觉许多专家的观点真正能被采纳的非常少,许多观点都不能落地,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