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曾凡有政委在院子里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侄孙走了过来。曾凡有政委说:你找我有事吗?侄孙说:爷爷!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 当时80年代末,坳下村建水电站钱不够,村干部到处借钱,但几万元的缺口实在难办。有人建议:去问问老家的曾政委,看他有什么办法。 于是,曾凡有的弟弟曾凡章,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希望能从哥哥这里“抠”点钱出来。 在北京,兄弟俩展开了一场关于原则的拉锯战。弟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抬出了老家的恩情,搬出了“别人当官都为乡亲办事”的人情压力。 但曾凡态度坚决,不受影响。他认为当官的共产党人不应该让亲戚朋友占便宜,更不能用权力徇私。这场“战争”最后以曾凡拿出整个月的工资收场。1000元,是他对家乡建设的支持,也是他对原则的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家可以帮,但不能乱帮,不能违反原则。 除了家乡水电站的“硬仗”,曾凡有还面临着另一场“亲情考验”:侄孙想参军,但县里的名额紧张,希望他能“走个后门”。 侄孙从老家来北京,住在曾凡有家。这几天,他几次想说什么但都没开口,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面对侄孙的请求,曾凡有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耐心地给他上了一课。他跟侄孙说,当兵是件好事,能保护国家,但不能靠关系走后门,得公平竞争。 部队需要的是合格的兵,而不是靠关系进来的“关系户”。他鼓励侄孙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而不是依赖长辈的“荫蔽”。 这番话,不仅是对侄孙的教诲,也是对所有年轻人的警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尊重。最终,侄孙听从了曾凡有的教导,回到了家乡,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目标。 曾凡有将军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投身战斗,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体现了真正的家国情怀。他的精神会一直鼓舞我们,努力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信息来源: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官方账号
1976年。曾凡有政委在院子里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侄孙走了过来。曾凡有政委说
沐白史记鹿
2024-12-02 18:55:02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