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李老汉背着沉重的矿泉水,耗时两个小时攀爬至海拔800米的悬崖峭壁上,设立了

闻书识焉 2024-12-13 11:33:52

重庆,李老汉背着沉重的矿泉水,耗时两个小时攀爬至海拔800米的悬崖峭壁上,设立了一个自助卖水点,每瓶水仅卖3元。他的初衷是为那些登山途中口渴却未带水的游客提供便利。然而,这份善举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人取水后不付钱,甚至有一天,李老汉背了4箱水上山,却只收到了2箱水的钱。这让他深感心寒,一气之下,李老汉有两三天都没再去背水。

在重庆那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海拔虽不高,却因其陡峭的山路和险峻的悬崖而鲜有人知。

然而,这座小山却成了李老汉心中的一片圣地。年近六旬的他,身体依然硬朗,每天清晨,他都会背起沉甸甸的矿泉水箱,踏上那条通往山顶的崎岖山路。

李老汉的目的地是山顶的一块空地,那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山谷。

他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简陋的卖水点,几块木板搭成的架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矿泉水瓶,旁边立着一块手写的牌子:自助卖水,3元一瓶,请自觉投币。

这个卖水点,不仅是李老汉为登山者提供的一份便利,更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份寄托。

每当有游客路过,李老汉总是笑眯眯地迎上去,热情地介绍他的卖水点。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美好的,他的善举一定会得到回应。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他所愿。有人取水后不付钱,甚至有人将水瓶直接拿走,连看都不看一眼旁边的投币箱。

最让李老汉心寒的是那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背着4箱水上山,满心期待着能卖出个好价钱。

然而,当他傍晚时分清点收款时,却发现投币箱里的钱远远少于预期。他明明卖了4箱水,却只收到了其中两箱水的钱。那一刻,李老汉的心被伤透了。

他坐在山顶的岩石上,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愤懑。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份善举是否真的有意义?

他的辛苦和付出,为何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思考再三,决定暂时放弃这个卖水点,让自己冷静一段时间。

那几天,李老汉没有再去山上背水,他整日坐在家门口,沉默寡言,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邻居们看出了他的异样,纷纷上前询问。

当得知原因后,他们纷纷表示支持李老汉,鼓励他不要放弃,说他的善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李老汉心中仍然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利用别人的善良和信任,做出如此不齿的行为。他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芹姐说法 那么,以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呢?

李老汉认为,自己设立自助卖水点,提供矿泉水给需要的游客,是一种善举,应该得到尊重和回报。

然而,有人却利用他的善良和信任,取水后不付钱,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的经济利益,更伤害了他的感情和信仰。他希望法律能够为他讨回公道,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李老汉的卖水点是自助式的,没有人监督,有人取水后不付钱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又不是强制性的交易,他们有权选择是否付钱。而且,他们只是取了一瓶水而已,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李老汉的善举确实值得称赞和尊重。他花费时间和精力,背着沉重的矿泉水爬上山顶,为游客提供便利,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付出就应该被无偿利用。游客在取水时,应该尊重李老汉的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自觉投币付款。

取水不付钱的游客则存在明显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他们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损害了李老汉的经济利益。

虽然李老汉的卖水点是自助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游客可以随意取水不付钱。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取水不付钱的游客触犯了《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虽然李老汉的卖水点没有明确的书面合同,但游客取水并投币的行为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口头合同。游客在取水时,应该按照约定的价格付款,否则就构成了违约行为。

此外,取水不付钱的游客还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盗窃的相关规定。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盗窃行为,但本质上也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李老汉选择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取水不付钱的游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可以要求他们支付欠款、赔偿损失等。如果他们的行为构成盗窃等违法行为,还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呢?(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0 阅读:0
闻书识焉

闻书识焉

在文字中发现世界,用心讲述动人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