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林晓慧遇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她通过网上预约了一家防水补漏公司,原本

晴澍世界说 2024-12-24 17:07:12

上海,林晓慧遇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她通过网上预约了一家防水补漏公司,原本想着花点小钱解决家里的漏水问题,却没想到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施工师傅信誓旦旦地保证,用640元一公斤的胶水,顶多10公斤就能搞定。可结果,却用了整整35公斤,总花费超过了3万元!林晓慧气愤不已,选择报警。施工师傅却振振有词地说:“10公斤没打好,不能半途而废!”民警赶到现场,经过一番仔细调查,终于在下水道发现了端倪。

(来源:东方110)

林晓慧是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家里的每一处开销都力求物超所值。最近,她发现厨房的天花板有点渗水,便想着找个专业的防水补漏公司来处理。在网上一番搜索后,她选中了一家评价不错的公司,并预约了上门服务。

施工师傅李强如约而至,他穿着工作服,背着工具箱,看起来十分专业。林晓慧向他详细描述了漏水的情况,李强则信心满满地表示,这只是小问题,用他们公司的特效胶水一粘就好。

他还特意介绍了这款胶水的神奇功效,说它粘性极强,防水效果一流,而且价格也很公道,640元一公斤。

林晓慧听了有些犹豫,毕竟这价格不算便宜。但李强接着保证,像她家这种情况,顶多用10公斤就足够了。林晓慧想了想,觉得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便同意了使用这款胶水。

@梅姐说法

然而,施工开始后,事情却变得不对劲了。李强先是用了几公斤胶水,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他眉头紧锁,说:“这漏水情况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啊,看来得多用点胶水才行。”

于是,他又继续往漏水的地方倒胶水,一公斤、两公斤……直到用了整整35公斤,才宣布“大功告成”。

林晓慧看着账单上的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3万多元!她气愤地质问李强:“不是说顶多用10公斤吗?怎么用了这么多?”

李强却一脸无辜地说:“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啊,但10公斤确实没打好,不能半途而废啊!”

林晓慧觉得事情不对劲,便报了警。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他们先是询问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开始在房间里仔细搜查。

当民警检查到下水道时,他们发现了异常,下水道口竟然堵塞着大量的白色胶水状物质!

民警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场骗局。他们怀疑李强在施工过程中,故意将多余的胶水排入了下水道,以此来骗取林晓慧的钱财。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民警又调取了小区的监控录像,并联系了其他几位同样预约过这家防水补漏公司的业主。

结果发现,这些业主都遭遇了和林晓慧类似的情况,原本说好的用量总是远远不够,最后都被迫支付了高额的费用。而且,他们的下水道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

面对铁证如山,李强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他所在的防水补漏公司早就设计好了这套骗局,利用消费者对防水补漏知识的不了解,故意夸大漏水情况,然后在使用胶水的过程中做了假,将多余的胶水排入下水道或者其他隐蔽的地方,以此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那么,以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呢?

在这起案件中,施工师傅李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他事先承诺用10公斤胶水就能修好漏水问题,但实际上却使用了35公斤,远远超出了之前的约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也损害了消费者林晓慧的合法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因此,李强和他的公司应当为他们的欺诈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林晓慧有权要求李强及其公司退还多收取的费用,并支付三倍于该费用的赔偿金。

如果李强及其公司拒不履行这一义务,林晓慧还可以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李强及其公司的行为还可能涉嫌犯罪。如果他们通过这种欺诈手段骗取了多名消费者的钱财,且数额较大的话,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一旦构成犯罪,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

在选择防水补漏等家政服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选择有正规资质和良好口碑的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警觉,注意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类似的骗局再次发生。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任何企图通过欺诈手段来获取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呢?

0 阅读:127
晴澍世界说

晴澍世界说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