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景观系列之二十八——凌源金花山 ​今天是除夕,首先祝大家新春

米铁成吖 2025-01-28 10:33:56

凌源景观系列之二十八——凌源金花山 ​今天是除夕,首先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今天介绍凌源十大名山之一的金花山,金花山在凌源市区东南十公里处,海拔919米,是凌源市区周边最高峰,古称金黄山,由十座山峰绕一主峰组成,宛如众星捧月,形似屋脊,四周陡立。山上的奇石众多,如弥勒石、兔儿蹲、石虎子、风动石、镇山锏、猴顶灯等,形态各异,引人入胜。 金花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四季皆绿,长年鸟语花香。阳春之际,山间繁花似锦,十里飘香;金秋季节,果实累累,挂满枝头,这里林木茂盛,品种繁多,有古树名木十几棵,古柏,古文冠果树,古枫,古梨树等。还有松、柏、杨、柳、榆、槐等,珍稀树木几十种,灌木、草本植物上千种,以及野生稀有珍禽、动物几十种。 主峰南坡有一人工石洞,名曰“东洞”。洞深五米,高三米,宽三米,现在洞前有人工平台,前建有十几米高石墙,为清代所建,洞口建有佛殿,平台下有水井一眼,谓之“神泉”。此泉地处海拔800米高的半山腰间,井深约5尺,石帮石底,水清如镜,一眼见底,久旱不干,久涝不溢,严冬不冻,盛夏不腐。游人饮此水顿感腹内舒畅,百病尽除,神力大增,故称神泉。 金花山最美的是秋天,说不上万山红遍,但用五彩缤纷形容在恰当不过了,秋天,群山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铺展在眼前。山峦起伏,层林尽染,仿佛大自然的调色盘被打翻,将各种色彩毫无保留地泼洒在这片土地上。 山脚下,金黄的田野与五彩的树林交织在一起,像是大地母亲精心编织的地毯。谷子沉甸甸地低垂着头,高粱火红的头昂首挺胸,玉米以绅士的姿态站立田间,他们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而树林则像是燃烧的火焰,五彩斑斓而奔放,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小精灵,跳跃着、舞动着,将整个山林装点得如诗如画。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晃荡石,石头呈长方形,一顿有余,人站在上边轻轻晃动,石头也随人一起晃动,非常有趣。过第一道石门,视野逐渐开阔。行走在山间小路上,非常惬意,过第二道石门,来到半山腰上,各种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深沉的褐色,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像是守护山林的卫士,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洗礼。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宁静的山林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 再往上,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顶的松柏依然苍翠挺拔,它们在秋风中傲然挺立,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松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与周围的彩林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爬主峰是非常险峻的,只有北边一条小道,来到悬崖下,沿古人凿成的脚窝,一步步往上爬,小心抓紧周边的石头,一点点爬到山顶,山顶比较平坦,站在山顶,俯瞰整个群山,只见五彩斑斓的山林如同波涛般起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让人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金花山不仅自然景观迷人,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古建筑遗址有汇善寺、东洞,古井,古泉,这些庙宇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73年。清圣祖勒赐于金花山修一座庙宇,名曰汇善寺。与凌源著名的万祥寺齐名。寺的结构宏伟壮观,历史辉煌,动人的传说使金花山名扬东西南北。鼎盛时期,寺内有僧人300余人,每年办法会几十次,每次人数多达上万人,盛况非常壮观,号称关外第一名山。1947年毁于大火,但山门二侧二棵古柏依然生长茂盛,像二名卫士站立于此,现在已经恢复了二座大殿,观音殿和老母殿。寺东也有一口神泉,一米见方,深不足一米,每年庙会期间来往之人上万,此泉足矣保障。一口大锅仍保存在金花山,直径和深度均在2米左右。是金花山顶盛的见证。 金花山虽离城近在咫尺,却不被城市所污染。围绕它的是青松翠柏、鸟语花香,唤醒它的是日精月华、暮鼓晨钟,而尤其使人津津乐道的是古寺那股永恒升腾的气韵,更有那股享受不尽的清静和自然流淌的神泉。如今,乘改革开放的东风,金花山景区进行了大规模规划、修缮,不仅满山遍野加大绿化力度,而且还在山头上修了几处供人休息的八角亭和条条甬路,“汇善寺”也恢复了固定庙会大典。一条硬化公路直通山下,即使在平时,每天也都有众多躲避城市烟尘和世间喧嚣的游人前来调节洗涤疲惫的身心。这里是休闲旅游摄影理想之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