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昨天刷消息看到有网友说贵港是南宁的“后花园”,文章中还摆出几条理由来阐述。看完真是觉得可笑,这也太小看贵港了。
先不说贵港和南宁在行政划分是属于并列关系,在地理上二者都只是相邻关系。同时在发展中二者各自精彩,南宁是如今广西“向海图强”的引领者,贵港则是游刃有余,可以“东融”拥抱大湾区珠三角经济,也可以“归西”成为南宁的有力助手,只有携手共进,不存在什么附属倚靠的关系。

更何况在很多人的心中,贵港可是“广西副中心”的有力竞争者。要说南宁的“后花园”,扶绥看着更合适和名副其实!
实在要说贵港的“后花园”身份,针对的却是大湾区珠三角地区而言!这些年贵港承接了很多来自珠三角的产能转移,农副产品和原材料成为珠三角的重要供应者。
简单一点来说,贵港的发展有其独立性和独特性,不依附任何地区!
贵港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它拒绝被简单定义。这座西江畔的城市,既保持着"岭南粮仓"的厚实底蕴,又展现出工业新城的蓬勃朝气。
当清晨的薄雾笼罩着郁江两岸,码头起重机与千年荷城的飞檐翘角构成奇妙的和弦——这正是贵港多元气质的生动注脚。
在区域协作的棋盘上,贵港更像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棋眼"。
向东,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道路网线将大湾区的产业脉搏传导至贵港;向西,地缘关系让贵港与南宁的发展紧密交汇携手共进。这些远比"后花园"的比喻更具说服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贵港的"双重身份"辩证法。当很多人还在争论地域从属关系时,却没想到,贵港早已用招商引资和自身转型等新兴和传统产业链条编织出立体的经济坐标系。
贵港的智慧正在于让传统与现代产生化学反应。
实在要说,或许该用"转换器"来替代"后花园"的陈旧比喻。
这里是方言的转换器,粤语尾音与壮乡山歌在港区码头交织;
这里是产业的转换器,大湾区创意与西南资源在产业园区嫁接;
这里更是发展理念的转换器,既做珠三角的"菜篮子",更当自主创新的"脑仓库"。
这个"后花园"的童话,早该改写为"共赢枢纽"的新篇章了。
贵港需要做的,是充分挖掘和发挥出自身优势,以应对当下的发展机遇!
贵港的底气,源自其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地位。西江黄金水道在此转折,如同城市发展的隐喻——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澎湃浪潮,又向西部腹地辐射发展动能。曾经的“西江内陆第一港”的贵港港需要更新迭代,拥抱广西新时期发展需求。
在产业布局上,贵港正书写着"非典型"发展范本。产城融合的智慧,让"后花园"的刻板标签显得苍白无力。更值得称道的是,贵港在区域协作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不是被动承接溢出效应,而是主动构建"前店后厂"新模式:大湾区研发中心+贵港生产基地的组合,正在重塑产业分工逻辑。
文化维度上,贵港更展现出多元共生的包容力。这种文化自信,让所谓"附属地"的论调不攻自破。
当下贵港要做的,是继续强化"通道经济"的乘数效应。随着平陆运河世纪工程的推进,积极向西靠拢,这座城市将成为连接江河向海的"水上门户"和节点。
或许用"战略合伙人"来形容贵港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更为贴切,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上,贵港注定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贵港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