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特别想写几篇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文章。那是我的记忆,也是家乡农村真

长空飞过鹰 2025-03-11 13:35:00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特别想写几篇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文章。那是我的记忆,也是家乡农村真实的现状。 记得每到麦收季节,老师总是让我们写有关麦收的作文。 我总是用“金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犹如波光粼粼的海洋”来形容。 我的家乡是中原大地,种植的小麦一块连一块,一样望不到边,到了麦收季节,很是壮观。特别是有微风吹过时候,波光粼粼犹如金色的海洋! 中原的麦收季节在阴历的五月份,这个时间的中原大地,已经非常炎热。 麦子成熟了,需要抢收。因为成熟后,麦粒会被被风吹的掉出来,再者害怕下雨,这样麦子会发霉,影响产量。 所以到了这个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人们一字排开,戴着草帽,手中挥舞着镰刀,一片片麦子被收割后,整齐地放在地上。 后边有车把式赶着马车,社员拿着叉子,把收割的麦子装到车上。然后把麦子运到场上(一个场有几亩地大小,是当时生产队存放,晾晒粮食的地方)摊开。场上有社员用马和牛套着碾子碾压。 经过反复碾压多次后,麦粒完全掉出来后,就把麦秆挑开,下面就是金灿灿的麦粒。 整个麦收的时间持续10天左右。 麦秆脱粒后,被堆成圆锥形的大垛,那是给生产队里的牲口(牛马)准备的过冬饲料。 麦粒存放在圆柱形的大屯里,准备上缴公粮,剩下的按工分和人头分给社员。 记得家里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大水缸,里面的麦子装的满满的,大概有一两百斤吧。 在我的记忆里,主粮是高粱面和玉米面,还有红薯切成片晒干后磨成的面粉。 白面馒头和白面面条,只有过节和生病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能吃的上。 有时候想吃白面面条了,就装病。母亲就会做葱花面条给我吃,还能加上一个鸡蛋。那味道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但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有白面馒头和包子,还有炸的萝卜丸子。 后来才知道,平时舍不得吃,主要是为了过年的时候能吃个够。 母亲常说,平时不省着吃,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不够吃了,过节客人多,没有白面馒头和包子多丢人? 我们家有五口人,父母亲,弟弟和妹妹。每年分到的麦子每人也就几十斤,肯定不够吃! 在这个季节,最令人难忘的还有两件事。 一件是生产队一块麦子收割完后,就会让社员去捡遗失在地上的麦粒和麦穗,捡到的属于自己。 星期天和放学后的时间,我们都会去捡。捡到的麦子,我不用拿到家里,就跑到村里的五爷那里去换油条和丸子,记得五爷的丸子汤可好喝了。 另一件就是跟着父亲去守夜。麦子收割到场里,晚上需要人去守夜,每一个班有十个人左右,记工分。 夜凉如水,我躺在父亲的身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夜空繁星点点,很是壮观。 我数着天上的星星,想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闻着麦子发出来的清香,听着田地里夏虫的鸣叫声,就进入了梦乡! 夜里做过很多很多的美梦!

0 阅读:0
长空飞过鹰

长空飞过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