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2025年3月针对室外吸烟行为推出了一系列强化管控措施,旨在进一步减少二

君旭和趣事 2025-03-13 00:08:27

上海市在2025年3月针对室外吸烟行为推出了一系列强化管控措施,旨在进一步减少二手烟暴露对公众健康的威胁。自2010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室内控烟成果显著,2024年法定禁烟场所“无烟具”和“室内无吸烟室”比例分别达96.9%和99.8%,市民对全面禁烟政策的支持率升至98.3%。 2024年数据显示,上海成人吸烟率降至19.2%,但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仍高达47.6%。市民遭遇“游烟”(边走边吸或室外随意吸烟)最多的场所包括室外排队区、人行道、公交车站等,逾九成市民对此表示反感。深化“控烟行动三部曲”: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 重点针对室外八类人群密集场所(如公交车站、景区排队区、商场出入口等)加强管控,减少二手烟暴露。 自3月中旬起,上海在武康路、豫园商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的地标场所,率先实施室外二手烟控制试点。措施包括设置醒目标识、地面划区及引导系统,确保吸烟行为集中在指定区域。 通过电子屏、智能语音提示、文创品等传播控烟理念,例如武康路街区将控烟标识融入艺术场景。 控烟志愿者联合安保人员开展柔性劝导,并配备灭烟袋等工具。依据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外二手烟控制的通知》,以下场所需严格执行控烟要求: 室外排队等候区、人行道红绿灯区、公交车站、商场出入口、学校及医院周边等。 管理措施包括增设禁烟标识、培训工作人员、利用智能摄像头动态监管等。市民可通过“12345”热线和“控烟热力地图”举报违规行为,形成“互联网+控烟”闭环管理。 场所管理方需将控烟条款纳入商户租赁合同,并建立常态化巡查整改机制。 多数市民赞同新规,认为“游烟”影响健康与城市形象,建议通过立法管控、增设吸烟点等方式改善。 部分吸烟者表示现有吸烟点数量少、距离远,希望增加便利设施。在试点基础上,推广“疏堵结合”模式,优化吸烟点布局,并探索将更多室外场所纳入法定禁烟范围。 加强跨部门协作,利用智能技术提升监管效率,例如通过语音提示、摄像头监控动态吸烟行为。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其“地标试点+社会共治”的控烟模式或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推动全国室外控烟立法与规范化进程。 上海此次强化室外控烟,既是回应市民健康诉求,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举措。然而,政策落地需平衡烟民需求与公众利益,通过优化设施、加强执法、深化宣传等多维度努力,逐步形成“无烟环境人人共建”的社会共识。其他城市可借鉴上海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控烟治理。

0 阅读:16
君旭和趣事

君旭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