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西山晴雪、致远斋等
幻灵四根柏
2025-03-22 16:31:03
[一R]西山晴雪(图2、3):金章宗时,一日来西山观雪,但见雪后天晴,山峦玉列,心情大悦,随口而出:“西山御屏江山固,积雪润泽社稷兴。”群臣附会,有善鼓噪者就将此概括为“西山积雪”,一时传播开来,开了香山冬景赞誉的先河。
元时改为“西山晴雪”。明时又改称“西山霁雪”。
乾隆建静宜园时,写了《西山晴雪》诗,遂定为“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乾隆重定“燕京八景”的景名与景序,并于各景立御制碑。乾隆依西山晴雪诗叠旧韵赋诗,将诗刻在“西山晴雪”碑上,立在香山半山腰。
[二R]致远斋(图4-6):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部分组成。
致远斋是乾隆在香山的理政之所,史料记载,乾隆在致远斋驻留时间长达253天,很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
1860年、1900年,静宜园两次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洗劫、焚烧,致远斋随之毁灭。
[三R]烟霏蔚秀(图7、8):紧邻玉华岫,与之有过街楼相连,又称“玉华三院”。原有正殿三间,殿东有游廊连接一六角亭。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31年有人在遗址上建私人别墅,后逐渐荒废。
[四R]香炉峰(图9、10):香山的主峰,海拔575米,因陡峭难攀俗称“鬼见愁”。峰顶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名“香炉峰”,也有说“香山”之名就是从“香炉峰”演变而来。
[五R]梯云山馆(图11-14):原是一座出抱厦三间的五开间殿宇,其西北有洁素履殿五楹。因坐落于山间,常有云雾缭绕,故名“梯云山馆”。嘉庆年间用作膳房。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清末状元张謇在原址上改建成私人别墅。该别墅与一般别墅不同,是一座中式殿宇式建筑,内分隔成多个房间。现除门窗不在外,基本保存完好。
[六R]眼镜湖(图15):民国时所建,两片湖水中架一座白石拱桥,形似眼镜,故名“眼镜湖”。
[七R]静翠湖(图16、17):前身为静宜园时的带水屏山,含有对瀑、怀风楼、琢情之阁、得一书屋、山阳一曲精庐等建筑,因三面环山如屏风,有清泉流下如素带,故名。
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957年对遗址进行修整,借庭院旧池清挖为湖。
[八R]梅石(图18):1922年春,梅兰芳同几位好友游香山,在山间一块巨石上写下一“梅”字,下署“兰芳”。
当时熊希龄正在香山办慈幼院,经费短缺。于是他找到梅兰芳,戏称要罚款,要求梅为慈幼院进行一场义演。梅兰芳欣然应允,便在香山脚下搭起舞台演出了拿手剧目《宇宙锋》,将全部收入捐给了慈幼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