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33-杨柳青安家大院和安氏祠堂
幻灵四根柏
2025-04-09 15:13:22
安文忠,清咸丰二年出生于杨柳青一船工家庭,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十四岁就随父亲当了船工。
同治七年,捻军剿灭后,左宗棠从保定大营急运军事物资到陕西。在保定征用大船,召雇船工,当地无人应召。安文忠正好从杨柳青拉纤到白沟,听说工钱高,欣然应募。
在随军过程中,他敏锐的发现军队日用品短缺,于是便买了一副筐篓,购置了针头线脑、毛巾、肥皂等小商品,与部队官兵做起了小生意。经历了三年风餐露宿、出生入死的随军生涯,安文忠赚到了300两银子,回到了杨柳青,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同治十二年,安文忠的面粉船在途中倾覆,生意失败。他再次回到大西北,做些流动生意。听说清军将领刘锦棠的大营驻扎在肃州(今酒泉)后,他挑着担子日夜兼程,赶上了大营,又做起随军生意,俗称“赶大营”。
光绪二年,左宗棠大军征讨阿古柏进入新疆。为了解决军需,招募商贩颁发龙纹执照,编入军队后勤,统一管理。安文忠带领数百名杨柳青商贩随军入疆,在作战间隙,他们四处寻找货源,将日用品、蔬菜、药物等送到军营,为收复新疆做出了贡献。
光绪八年,安文忠再次衣锦还乡,不仅完成大婚,还置办了两千两的商品,运往新疆销售。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杨柳青人加入到赶大营的行列中。新疆收复后,杨柳青商贩已经遍布新疆各地,形成“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局面,同时也掀起了杨柳青人移民新疆的热潮。
光绪九年始,安文忠陆续在新疆多地设立文丰泰京货店,数年之间积蓄了雄厚的财力,号称“津帮第一家”。安文忠还受伊犁将军长庚委托,打理内地协饷采购,并任命为伊犁官钱局总办。因稳定新疆金融秩序有功,长庚保荐安文忠为候选知府,但他自知文化有限,只领个虚衔。
宣统元年,安文忠将全部业务交给三弟安文玺,回到天津与金融界巨头郭巨卿等人组织成立了洽源银号。因放款严格,存款不担风险,故有“铁桶银号”之称。
1928年,安文忠全家从杨柳青迁往天津,住进了一座英式三层小洋楼。
1942年,安文忠在天津寓所病逝,享年91岁。
[星R]图2-11:安家大院,建于清同治年间,由三个院落组成,北方四合连套格局。占地共两亩,虽不大,但前四合院的面积居杨柳青单院之首,地势也是杨柳青宅基最高。
[星R]图12-14:安氏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后期,原是住宅,据说安文忠即在此出生、长大。民国二十三年改建家祠。后几易其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