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9岁的女知青黄丽萍,隐瞒自己显赫的身份,心甘情愿的在北大荒劳动。10年后,她放弃回城的机会,安心在乡下生活。谁料,一封信的寄来,打破了她平淡的生活。 黄丽萍的出身可不简单,她的父亲黄思深是开国将军,家里条件在那个年代算得上顶尖。她从小没吃过苦,接受的教育也是城里孩子羡慕的那种,按理说,她完全可以留在城市过舒坦日子。可1969年,全国知青下乡的号召响起来,黄丽萍却坐不住了。她不想待在安乐窝里享福,总觉得年轻就该出去闯一闯,为国家做点啥。她跟家人说要去北大荒插队,家里人都觉得她疯了,可她主意已定,硬是瞒着自己的身份,背上行李就走了。 她为啥要这么做?其实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有股热血,想响应国家号召,到边疆去磨砺自己。黄丽萍也不例外,她觉得自己有文化、有能力,不能光靠家里,得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爸是将军,怕被人特殊对待,也怕别人说她是来镀金的。所以,她就把自己伪装成普通知青,带着一腔热情上了北大荒。 到了北大荒,黄丽萍才明白啥叫苦日子。那地方荒得不行,冬天冻得人直哆嗦,夏天蚊子多得能把人抬走。她刚去的时候啥也不会,锄头都拿不稳,地里的活儿干得一塌糊涂。手磨出了泡,肩膀也扛酸了,可她咬着牙没退缩。她跟着村民学种地、学收庄稼,慢慢地从啥也不懂的城里丫头,变成了能干活的劳动力。她的皮肤晒黑了,手也粗糙了,但她从没喊过累。 村民们起初对她还有点戒心,毕竟她是从城里来的,怕她干不了几天就跑。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个姑娘真不娇气,干活踏实,为人也好相处,渐渐地就接纳她了。她跟村民们一起吃苦,一起熬日子,日子虽然苦,但她心里踏实。她觉得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 在北大荒的这些年,黄丽萍认识了另一个知青张明。张明是个老实本分的年轻人,干活勤快,心眼也好。他看黄丽萍一个人干活挺辛苦,经常搭把手帮她。时间一长,两人就熟了。张明挺佩服黄丽萍的,说她一个女孩子能吃这么多苦不容易。黄丽萍也觉得张明靠谱,人实在,慢慢地两人就有了感情。 他们的感情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在劳动中一点点磨出来的。1979年,知青回城的机会来了,很多人都收拾行李走了,可黄丽萍没走,张明也没走。他们觉得在这儿待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也舍不得这片地。就在那年,他们结了婚,婚礼简单得不行,就在农场办了个仪式,村民们凑了点吃的喝的,算是祝福。婚后,他们还是老样子,干活、吃饭、过日子,平淡但知足。 1980年,黄丽萍的日子刚过得有点滋味,一封信却从家里寄来了。信是她爸妈写的,说城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希望她能回去,别再乡下受苦了。信里还提到,她爸的身份能给她安排个好工作,生活也能轻松点。收到信那天,黄丽萍心里乱糟糟的。她在这儿待了10年,早就把北大荒当家了,可家人的话也不是没道理,回去确实能过上好日子。 她跟张明商量,张明没说啥,就说支持她决定。她自己也纠结了好久。回去吧,意味着放弃这10年的坚持,还得跟张明分开;留下吧,又觉得有点对不住家人的期待。她反复想,自己当初来这儿是为了啥?不就是想证明自己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家,有了依靠,回去又能怎么样?最后,她下定决心不走,回信跟家人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她选择留下,跟张明一起,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1969年,19岁的女知青黄丽萍,隐瞒自己显赫的身份,心甘情愿的在北大荒劳动。1
平南
2025-04-09 19:48:55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