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伶人地位低,从明成祖朱棣说起…
易容谈文学
2025-04-10 16:03:15
“女伶人是传统中国女性中为数不多能用劳动谋生的群体。”
/
📚古代伶人地位低,又为何选择这个职业 ?
①一些社会底层的人家,因穷困把孩子卖到戏班。
②不少伶人是世代为伶。他们祖先可能在某个时代犯了罪,惹怒了皇帝,全家连坐,女眷和未成年的孩子都成为官府的奴隶,成了给官府奏乐演出的乐人。
•
📚从明朝说起。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自北京起兵攻打他的侄子建文帝,建文帝被打败了,忠于他的大臣铁铉等人的妻女就被明成祖打入教坊司,成了专业的伶人。明朝灭亡以后,这些人的后代流落到山西陕西一带,被称为“乐户”,是社会底层的伶人,受尽土豪劣绅的欺凌。
-
《红楼梦》十二伶的祖先可能曾经是和十二钗一样高贵的人,因为犯了罪,他们被法律无情打入社会底层。到《红楼梦》末尾,贾府男人们犯了罪,十二钗也要沦为和十二伶一样低贱的人。
-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施行德政,下旨除豁部分贱民的贱籍。山西、陕西的乐户是从明朝的教坊司里边流落出来的,教坊司是明代宫廷里的音乐机构,负责在朝廷、宫廷的典礼、仪式上演奏音乐或者表演戏曲,其中服役的多是犯罪官员的女眷。堕(或作“惰”)民是浙江一带的贱民(部分堕民以戏曲为业),他们的起源更为复杂,但可能有着和山陕乐户类似的经历。清代沿袭明朝制度,仍然设有教坊司,教坊司里专门为宫廷奏乐演出的乐人也是贱民。雍正把山西、陕西的乐户和堕民变成自由人,又考虑到宫廷教坊司还需要为宫廷演出,以后如果再需要乐师或演员,就另选精通音乐、戏曲的良人来做这些事。雍正七年又将教坊司改名和声署,让它名实相符。
•
📚教坊司
教坊司最初设于唐代,历代均为收纳罪人女眷的机构。明清教坊司经常征召各地乐户为宫廷演出,渐渐“教坊司”成了一个很不名誉的词,到这里去服役也成了世俗鄙视的事。雍正改教坊司为和声署,和声署里的乐工、演员,都是良人,不再是贱民了,改成这个名字也是为摆脱历史阴影。——读《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和与女性》整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