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看到《731》即将上映,我不会去看,也不敢去看,我看过日军731部队军医写到回忆录《恶魔的饱食》,看完很长时间都有心理阴影。我觉得731的残忍超出了人类可以接受的上限,那是一段比南京大屠杀更加残忍的历史。这部电影如果一定要上映,我觉得应该免费观看,那段残忍的历史不应该成为用来赚钱的商业素材。至今我没看到影片方承诺票房收入全部捐赠,所以我不会去看。-定会有糊涂的家长带孩子去看,美其名曰爱国主义教育,这部电影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阴影无法估量,有可能影响一生。
已经被时间愈合的伤疤,有什么必要再揭开呢,伤疤揭开就会流血,何必呢,那段历史的文字影像资料已经足够多,没有必要再多一部电影。而且电影不可能完整展现现实历史的残忍程度。看完这种电影,除了满腔愤怒,还能怎么样呢,不可能为受害者报仇了。恶魔早已经道遥终老,基本上没受什么惩罚。”
乍看,感觉网友说得很对,但是,
免费观影背后是一场危险的道德绑架——当历史教育被架上公益的神坛,我们正在杀死下一部《731》,且看我跟大家分析一番:
一、票房破亿的背后:是商业奇迹还是历史债务?截至9月18日,《731》预售票房突破1亿,448万人标记“想看”的数据背后,藏着国人集体记忆的觉醒。然而当“票房全捐”“免费公映”的呼声席卷网络时,我们是否意识到:用道德绑架商业,本质是对历史传播的慢性扼杀?
1、被忽视的制作困局影片曾因“内容过于残酷”遭多次举报,上映前一周突遭撤档。制作方在审查与技术修改中投入的隐性成本,远超普通商业片。若强行要求捐赠票房,无异于让创作者为历史真相“倒贴钱”。
2、免费≠普及的悖论纪录片《揭秘·七三一》早已在腾讯视频免费播出,但点击量不足百万。事实证明:免费内容未必能触达大众,而影院仪式感带来的沉浸体验,才是唤醒历史认知的利器。
二、当公益成为枷锁:我们正在制造新的历史沉默要求《731》承担“全民教育义务”的诉求,暴露了公众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偏差:
1、“公益洁癖”扼杀创作生态
若所有类似历史题材都被要求“零收益”,将导致三种后果:
第一:资本撤离,历史真相被“经济性掩埋”。当历史题材丧失盈利可能,资方将全面转向玄幻、甜宠等低风险类型。参考《二十二》导演郭柯的困境:该片拍摄时多次因资金中断停拍,最终靠32099名网友众筹100万才完成。
同时,历史电影依赖专业考据团队,如《731》聘请哈尓滨731研究所专家担任顾问、特殊道具制作冻伤实验设备复原成本超百万。零收益政策将摧毁这些细分行业,导致历史还原技术失传。
第二:创作者自我审查,回避残酷史实,导演将主动回避731部队活体解剖、细菌战致死率数据等“高危史实”,转向模糊化的符号表达。如某抗战剧为过审将日军暴行简化为“扫荡村庄”四字台词,历史细节被彻底抽空。
第三:免费观影的隐性门槛。即便开放免费场次,二三线城镇影院覆盖率不足、农民工群体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仍会让“全民教育”沦为口号。相较之下,票房分账制反能推动片方主动下沉市场——为争取更多观众,他们愿在县城加开公益场。
三、破局方案:让历史教育成为“可持续生意”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商业化与公益性的动态平衡:
1、“分时免费”激活纪念日价值,如网友提议:在9·18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放免费场。这不仅强化仪式感,更避免“全年免费”对票房的毁灭性冲击。
2、设立“历史影像再生产基金”,参考《寻梦环游记》衍生品收益反哺墨西哥文化保护的模式,可从《731》票房中提取3%-5%成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青年导演拍摄抗战口述史纪录片(如抢救性记录幸存者证言);以及开发VR沉浸式教育产品,让偏远地区学生通过虚拟技术“走进”731遗址。
3、构建分级观看体系。与其争论“是否该带孩子观看”,不如建立分级导览:为中学生提供删减版(避开活体解剖等极限画面);为成人保留完整版,并配套学者映后谈。
四、终极拷问: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当观众为《731》支付票价时,购买的不仅是120分钟的观影体验,更是:
1、对历史真相的投票权——票房证明市场需要严肃历史作品;
2、对创作自由的续费——让资本看到“讲述黑暗”的商业可能;
3、对抗遗忘的众筹——如导演赵林山所言:“票房是当代人书写的纪念碑”。
若强行将票房捐作慈善,实则是将历史记忆“一次性消费”。唯有让商业闭环形成,才能诞生更多《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级的作品——真正的历史教育,从不是慈善行为,而是可持续的文明投资。
五、建议免费+付费相结合,这样更有意义!其一:免费观影的受众基础:隐性需求已被验证
1、核心观众群体明确影片在主流平台已积累430万“想看”用户,其中:年龄结构:19-24岁占20.7%(主力观影群体),40岁以上占19.3%(历史记忆传承者)。
2、地域分布: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超50%(传统付费能力较弱群体);教育程度:本科以上占53%(高知人群更关注历史真相)。这些数据证明,影片存在庞大的潜在观影人群。
3、免费活动的实证反馈已有案例显示免费模式可行:某工会发放的10万张观影券9均被迅速领取;哈尔滨某父亲带9岁孙子观看免费场次,虽捂眼保护但坚持完成观影。
其二、免费传播的三大驱动力
1、历史教育的仪式感需求,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62%,他们更倾向将观影视为“家庭历史课”。免费降低参与门槛,使代际教育成为可能——正如网友计划“国庆带孩子错峰观影”。
2、下沉市场的触达刚需,县域影院票价差异达20%,免费可激活以下群体:农民工(时间成本高,非节假日难进影院);中老年人(不熟悉线上购票流程);偏远地区居民(当地无影院或排片量少)。
3、社交媒体的传播裂变,免费内容更易引发二次传播:短视频平台对《揭秘·七三一》的剪辑传播,带动原片点击量增长300%;若《731》免费,预计抖音、B站等将涌现大量“观影打卡+历史科普”内容,形成滚雪球效应。
其三、终极答案:免费非万能,但特定场景下效果显著。数据模型显示,若《731》采用分时免费策略(如9·18纪念日免费+日常付费),可实现:
短期爆发:免费日单日观影人次预计突破2000万(参考《长津湖》首日数据);长尾效应:付费期票房仍能维持日均3000万(依托爱国情绪延续性)。
最后,“特定人群+限时免费”模式,能有更加好的效果。而且网友所说的:全民免费。你说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