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火烧”是赤峰的美食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中后期,赤峰地处草原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带,历史上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中转站,大量来自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移民迁入,带来了中原的面食技艺。 当地人在传统烧饼的基础上,结合草原地区的饮食习惯(如用牛羊油、酥油提香),逐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哈达火烧”。 哈达火烧又名杠子火烧,也叫火烧,在赤峰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其形状如上下合在一起的小圆盒子。 特点是不怕挤压,不怕冷冻,不怕日晒,不发霉变质,饱腹感强,装在车上,驮在马背上,放到褡裢里都行。早期,哈达火烧是商旅、牧民远行时的干粮首选。 旧时到过哈大街的人都要装上一口袋火烧,或远途充饥,或赠送亲友,既方便又实惠,所以远近闻名。 制作火烧的原料是小麦粉,方法是先将面粉和硬一点,把一根专用杠子一头插进预先挖好的墙眼、铁环或绳套中,双手握住另一端来回移动压面,也有用腿压的,将面揉压一定程度后揪剂,搓成蘑菇状。 放进翻个儿模子(火烧模子,圆形,中印字号,寸厚,比拳头略大),用手压实,随即从模子里再磕出来。 火烧的烤炉很讲究,是个半圆形,长宽高各约18寸的特制用具,烤制时待火烧下部透黄,翻个儿,熟透出炉。 哈达火烧以松木或果木为燃料,使火烧外皮酥脆焦香,内里柔软蓬松。 火烧的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牛肉火烧,还有白糖加黄油火烧。 解放前赤峰做火烧的以回族为多,汉族其次,在20多家经营火烧的铺子中以“火烧刘”,白起财,李凤清等几家最有名。 过去,逢年过节或婚嫁时,赠送哈达火烧寓意“圆满”,是待客的重要点心。 现在,哈达火烧在市面上已不多见,没有像烧饼、对夹那样普遍传承。
“哈达火烧”是赤峰的美食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中后期,赤峰地处草原与农耕文明的交
白山的生活
2025-04-12 13:0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