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元帝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其收尸。妻子踉跄奔往刑场,发现丈夫衣襟间写有字,仔细一看羞愧不已。随后自尽。
只见衣襟上写着:“孔夫子论道,终极在于成仁;孟夫子教诲,核心在于取义。唯当义行达至极致,仁德方显其真。我辈沉浸圣贤典籍,所求何物?从今往后,但求行事无愧于心,方能不负所学之真谛。”
大概意思就是,孔孟所说的忠义他都尽到了,以后可以问心无愧了。
欧阳氏看完后羞愧不已。
对于她来说,她只是一个妇人,她只希望家人平安,一起过平凡的日子,而无法像丈夫那样坚守信念为国捐躯,她也曾经劝过丈夫降了,留下性命。
但是她低估自己丈夫的爱国心,宁死不降。在忍受失去丈夫的的痛苦后,她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苟且偷生。
“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
在当晚,欧阳氏就自尽于丈夫的坟前。
文天祥年轻的时候,在吉州最好的白鹭书院读书,当时的院长欧阳守道见其优秀,料定他能成大器,欧阳守道对文天祥说:“为师有个侄女,她父母早亡,由我抚养成人。我想把养女许配给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在欧阳守道的撮合下,文天祥娶了欧阳氏。 欧阳守道果然没有看错人,后来文天祥高中状元。
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先后纳了两房小妾颜氏和柳氏。颜氏和柳氏和不仅长得漂亮,还精通八雅。
文天祥和三个妻妾总共生了六个儿女,两个儿子,文佛生、文环生,六个女儿,他们分别是定娘、柳娘、环娘、监娘、奉娘、寿娘。
但是,这些子女过得并不好。
1259年,也就是南宋灭亡前的20年,蒙古骑兵对南宋发动了猛攻。
太监董宋臣只想着保命,建议宋理宗迁都,朝臣们根本不敢有意见,只能听之任之,但文天祥却很硬气,直接上书:“为统一人心,应当立刻诛杀董宋臣。”
结果是文天祥被罢官,董宋臣没点事。
奸臣当道,像文天祥这样的忠臣,根本没有发展空间,甚至还丢了3次官。
1275年,宋廷兵马告急,在各地征兵。
文弱书生文天祥也加入了抗元大军,甚至不惜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只可惜,宋朝廷直接投降了。
文天祥却说道:“圣上可降,我不可降,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也就是这句话,让元军知道文天祥不能放,于是把他软禁了。
后来文天祥逃跑,重新组织军队继续抗击蒙古骑兵。虽然宋军誓死抵抗,但仍然不敌元军,五岭坡上,宋军为了救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伤亡惨重,文天祥兵败被俘。
公元1279年农历十月,元军把文天祥押到了元大都燕京,忽必烈很欣赏文天祥,想劝他投降,为己所用。
元军逼迫文天祥14岁的女儿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写信,信中字字透露着他们现在所处环境的艰辛。
而在狱中的文天祥,三年来不知妻女音讯,在收到信件后很是激动,可读完信之后,才知道妻女因他受尽侮辱,文天祥满眼泪水,愤怒地用手捶打墙壁。
他也知道,只要他松口,降了,也就能骨肉团聚。
但是,可文天祥不愿意因为妻女而丧失气节,他颤抖着双手,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不要问父亲今生还有什么打算,我们只能来生再续父女情了。
在家与国之间,文天祥毫不犹豫选择了国家。在做出这个选择时,我想,文天祥的心中一定是痛苦的。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何尝不想让妻女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只是国难当头,他没有办法。
他深爱妻女,可他更爱国家。
如此硬骨头,元军也拿他没辙,就把文天祥杀害了。
在文天祥死后,忽必烈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其收尸。
欧阳氏踉踉跄跄来到刑场,颤抖着跪在文天祥的旁边,用手抚摸文天祥那冰冷的脸庞,发现文天祥面色安详。随后在他的衣襟里发现文天祥最后的遗言。昭示了文天祥一生的信念和理想。
失去丈夫,欧阳氏悲痛欲绝。她为丈夫英勇不屈的精神自豪,也对这个世界感到深深的无力。安葬完丈夫之后,她也随丈夫而去,是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宋朝最后的坚守。
值得一提的是,文天祥在世的两个女儿得知父母离世的消息后,最终也投河自尽,文家满门忠烈,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主义。
文天祥一介书生,虽然虽说他并没有能力挽狂澜,但他的不屈气节,却让后世多有赞赏。
真正的英雄,虽然身死,精神亦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