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请求总政:“我脑袋有伤,不适合当官,想回老家,去当农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21 22:49:27

1957年, 开国少将甘祖昌请求总政:“我脑袋有伤,不适合当官,想回老家,去当农民。“总政看他态度坚决,就批准了。   1957年,甘祖昌将军回到自己的故乡江西莲花乡沿背村,决心与乡亲们一起奋斗。   几年前,甘祖昌因车祸严重受伤,虽然身体在治疗后有所恢复,但多次晕倒的后遗症,让他感到生命的有限。   在一次疗养过程中,他得知家乡正进行农业合作社建设。   即便组织上一再劝阻他休养生息,他还是坚持要回去,并向军区党委递交了几次请示。   最终,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   甘祖昌回到村子,乡亲们惊讶又不解。   甚至有些人调侃他从将军到农民的转变。   在村里,甘祖昌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几天后,他便带着孩子们拿着粪耙和粪箕,走进了村子的田间地头。   他熟练地捡起猪牛狗的粪便。   看到这一幕,村民们无法理解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怎么会在田间捡粪。   他在带头捡粪的同时,也在启发乡亲们要珍惜土地、珍惜一切可以用来改善农业生产的资源。   他亲自教导村民如何使用粪便作为肥料,以此提高土地产出,并且鼓励村民们早起捡粪。   不仅如此,他还指导孩子们如何割草,告诉他们牛吃草可以为土地提供肥料。   一个初冬傍晚,他召集家人开会,宣布全家人将共同开发村里西北边的虎形岭。   这块荒地曾因地势险峻、土壤贫瘠而未被开垦,而甘祖昌决定带领全家一起改造它成为新的耕地。   第二天一早,甘祖昌便带着家人踏上了开发荒地的艰辛道路。   虎形岭土地异常坚硬,锄头下去只挖出一小块泥土,常常碰到树根或草根缠住锄头,工作进展缓慢。   初冬的土地像铁板一样坚硬,甚至在偶尔碰到石头时,锄头还会震得双手发麻。   全家人几乎每次挖地,都会用尽全力。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每天辛勤劳作,终于在第二年收获了不少的萝卜和红薯。   甘祖昌也开始将周围的乡亲们带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   他还购买了大量树苗进行种植。   在他和家人们四年的精心培育下,虎形岭上逐渐长成了上千棵果树。   甘祖昌并未私自占有这些果树,而是无偿地将它们交给了集体,并严令家人们不允许再上山摘果。   在日常工作中,甘祖昌他觉到村里有两种特殊的土地类型,分别是“冬水田”和“望天田”。   前者长年累月流水不断,导致土地无法正常耕种;   后者则因降水不均,造成不稳定的作物产量。   他向大队干部提出,要求划出五分田作为实验田,先行改良。   在甘祖昌的指导下,大家开始了排水沟的建设。   甘祖昌通过与城里的排水方式结合,设计了在冬水田下方修建阴沟,将积水排出。   经过几次试验,最终,整个村庄600多亩的冬水田都成功实现了排水,土地恢复了耕种能力。   成功后,他立即投入到解决望天田的水源问题。   在这些过程中,尽管医生曾告诫他每次劳动不能超过四小时,但他始终每天和乡亲们一起劳作,直至太阳落山。   劳累至极时,甘祖昌也会在田埂上稍作休息,简单抽支烟。   某日,甘祖昌发现自己曾躲过敌人的山上有一条溪流,这条溪流既可以为望天田提供灌溉,还能作为水力资源修建水库发电。   于是,他立刻将这一想法与村干部分享,并向县里提出了修建水库和电站的建议。   县里对此高度重视,随即派员前来勘察。   当时,村里曾有一名水利局的技术员,由于家庭背景问题被开除。   甘祖昌听闻后,决定聘用他。   他亲自写了信,给技术员递去,最终促成了这个技术员的复职。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甘祖昌强调,技术员是工程的核心,务必尊重他的专业知识。   浆山水库建成后,不仅望天田得到了灌溉,附近一万多亩缺水的田地也因水源的解决而变成了水田。   水库建成之后,甘祖昌又提出,利用水库建设发电站。   虽然技术员缺乏水电站的经验,甘祖昌依旧坚定支持他,甚至带着他到外地参观学习,最终完成了500千瓦发电机组的安装。   发电站投入使用后,除了满足生产用电外,村里的每家每户也都能用上了电灯。   此后,甘祖昌逐渐将自己的工资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家乡建设中。   据统计,他将自己约70%的工资,用于家乡的各项建设项目,包括三座水库、四座电站、三条公路以及多座桥梁的建设。   参考文献:[1]刘胜兰,胡弋平,胡俊.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经典路径与融媒创新——解析《江西日报》关于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先进事迹的新闻纪录[J].传媒论坛,2024,7(12):30-33  

0 阅读:109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