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正在积极增强中印边境地区的数个空军基地并增强空中力量,对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边境的部署态势构成重大挑战。
最近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自2024年以来,数个基地已同时升级,新增了停机坪、发动机测试台和支撑结构。一些图片还显示了停机坪上的无人机,这是中国空中力量的支柱。据信,这些空军基地的投入使用将终结印度空军在喜马拉雅边境沿线传统上享有的显著优势。
以分析卫星图像监测军事和基础设施发展而闻名的地理空间情报研究员Damien Symon表示:“这些几乎同时在实际控制线(LAC)沿线多个中国空军基地进行的基础设施升级,表明中国正在采取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以扩大边境地区作战范围和战备水平。”
“此前,印度凭借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拥有更多空军基地的优势,保持着优势。然而,这些改进反映了中国空军态势的全面调整。中国规划者似乎专注于在此前被印度关注的地区实现势均力敌,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机场的选址旨在覆盖印度在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锡金、北阿坎德邦和拉达克地区的军事据点。
前印度空军二号人物,已经退役的空军中将科斯拉说,“两用机场的升级包括延长和加固跑道,以支持更重型的战斗机和运输机,以及新的加固飞机掩体(HAS),以保护宝贵资产。先进的雷达站和地对空导弹发射场提供保护。燃料和弹药储存设施反映了长期战备状态。”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反映了“从简陋的前沿机场到永久性、功能齐全的空战中心的转变。这些基地提供了更大的纵深、后勤保障和密度。中国空军现在可以将战斗机中队和无人机快速部署到前沿基地。”
位于西藏地区的空军基地海拔较高,空气密度较低,影响军用飞机起飞时的有效载荷,发动机性能也会下降。因为大多数印度空军基地都位于平原地区,印度空军的飞机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尽管西藏的海拔高度仍然限制着中国空军的飞机,但中国正试图通过(为其飞机)配备更强大的发动机,并高度依赖无人机、巡飞弹、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电子对抗设备来缓解这一限制。这些设备可能部署在更远的空军基地,但与前沿基地协调行动。”
“中国的‘空军基地群’概念意味着,即使一个基地成为目标,附近的其他基地也能支援作战,从而增强战术灵活性、生存力和冗余度。中国新建和升级的空军基地增强了中国空军的前沿覆盖范围、韧性和响应能力,减轻了高空作战的有效载荷劣势。”
印度空军也一直在积极升级其空军基地,以增强作战能力。最近的努力包括对跑道、机库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升级。关键的升级包括整合尖端雷达系统、先进的通信网络和增强的网络安全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安巴拉、哈西马拉等空军基地以及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空军基地都得到了显著改进,包括加固掩体和延长跑道,以适应日益加快的行动节奏。
然而,中国空军正处于历史上最深刻的军事转型之一,新一代战斗机和一系列其他系统的快速投入使用,使其能力发生了巨大转变,似乎已经超越了印度空军。
中国目前拥有一支规模显著扩大的机队,其1900架战斗机中有超过1300架是第四代或更高型号,包括数百架歼-20。相比之下,印度目前没有任何隐形战斗机,其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ACM)尚未以原型机的形式推出。
2024年12月,中国公布了两款新型先进设计,专家称之为新一代隐形平台。这两款飞机由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研发,采用无尾设计,具有独特的发动机配置、极强的隐形能力和远程作战能力。这些被西方分析人士称之为歼-36和歼-50的战斗机将与无人机组成一个由人工智能支持、高度互联的系统。
Damien Symon认为,认为,中国通过建设旨在支持此类平台的新空军基地,“可能正在释放信号,表明中国空军的意图远不止于临时或应急用途”。他补充道:“其规模和深度表明,中国正在为持续部署、快速机动和在实际控制线附近持续存在做准备。”
飞扬军事[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