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容易分心的人,小时候经常被调侃「多动症」。当然,现在更流行叫ADHD。

光亮情感 2025-04-23 11:07:46

我是一个很容易分心的人,小时候经常被调侃「多动症」。当然,现在更流行叫ADHD。

在学校里,我没办法好好坐在位置上,总要起来捣点乱。要么和同桌用铅笔戳来戳去,要么听到外面有打球的声音,也不管现在是不是上课,一下子就要跑到外面去。

记得有一次,把老师惹毛了,他直接把我绑到座位上,听他讲语文课。于是,我就睁着一双眼睛,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里——

因为想象的世界,我的注意力可以不断地分散。一会儿在草丛里抓蚂蚱,一会儿在操场上疯玩,一会儿又在脑袋里想一想拳皇的连招。

这种分心,一直持续到我喜欢上阅读。

我是从金庸的小说,开始爱上阅读的。读的第一本书,是《神雕侠侣》。那会儿只有上半部,写到杨过和小龙女在绝情谷的十六年之约,就没有了。直到几个月后,哥哥才拿回来下半本。

我到现在还记得,下半本的第一章,叫「风陵夜话」。我在中午拿到书,就趴在床上读。下午大概是两点钟要上课,但为了读那本书,我没有去学校里上课——我知道要上课了,但眼睛就是没有办法从书里挪走。

读完《神雕侠侣》,又读了《天龙八部》。晚上开着灯,坐在书桌前,读到乔峰一掌打死了阿朱时,眼泪就像泄了洪一样往外涌,止也止不住,哭得好难受。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爱上读书这件事了。周末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跑到书店,读那些可以免费读的样书。

金庸的书,没多久就读完了。然后我又在书店里找到了金庸新著的《九阴九阳》。几个周末就在书店里读完了,我觉得那本书写得很扯蛋,不好看。当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金庸新」和「金庸」不是一个人。

养成读书的习惯之后,剩下的就是读。无书不读。看到什么就读什么,读报纸,读爱情小说,读理论专著。

就只是坐在那儿,躺在那儿,眼睛看着文字,一股脑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有时候几个小时就那么过去了。

接着,不知不觉,我成了大人们眼中那个「很容易专注」的孩子。

那时候还没有「大脑的可塑性」这种说法,也没在意这样的改变。直到如今才明白,原来一个人通过一次次的专注练习,就可以提高每一次专注的时间——这加强了专注的神经链路。

渐渐的,专注就成了习惯性的反应,仿佛与生俱来的东西一样。

所以,我常常说:

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阅读赋予的。这不是夸张的说辞,而是真实的经历——这种赋予,知识层面倒还在其次,反而是性格的塑造方面才最重要。

我想,在任何时候,性格都比知识更重要。

跟着自己的冲动去读,不必执著于名著。在你有阅读它们的冲动之前,这反而对阅读有害。因为你会对读书这件事,植入「抵触」的记忆。短期内的好处,或者是用长期的代价换来的。

总之,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想读了就放下

开卷即有益。

改变总会发生的。

0 阅读:0
光亮情感

光亮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