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东南互保”范围示意图

国史加通鉴 2025-04-23 16:21:25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持续扩大,列强不断加大对清廷施压力度,同时清廷内部“倒光绪派”借机制造假照会事件,试图逼慈禧太后废帝,一系列因素作用下慈禧太后盛怒之下未经缜密决策草率向英、美等十一国宣战,并下令各省督抚北上“勤王”。然而,东南地区的汉族督抚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认为清廷决策不智,他们担心与列强全面开战将导致东南经济重地陷入战火,遂决定联合自保,他们借口诏书为“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拒绝发兵北上,并私下与列强协商。 在盛宣怀的策划下,刘坤一、张之洞等人通过电报联络,以“乱命不奉”为由拒绝执行朝廷命令 。6月26日,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签订《东南保护约款》,约定以上海租界由列强共管,长江及苏杭内地由督抚保护,互不侵犯 。随后,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十余省加入,互保范围从东南扩展至中南、西南,形成“半壁独立”的局面 。 东南互保使南方免于战乱,同时也宣告清廷威信扫地,李鸿章甚至提出“若京师不保,则推举总统”的设想,清廷事后无力追究责任,凸显出地方实力派督抚已具备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能力,为辛亥革命清朝瓦解埋下伏笔。

0 阅读:0
国史加通鉴

国史加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