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桥北的乌兰哈达公园经过多年的生态改造和功能升级,已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婚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乌兰哈达公园前身为北沙坨子,曾是赤峰城区北部的防风固沙生态林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人工造林形成林带,但早期植被单一,沙化严重,景观粗糙,被称为“满眼黄沙”之地。 随着城市发展,红山区启动“两山两园”生态提升工程,乌兰哈达公园被纳入重点改造区域,通过PPP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升级。 改造后公园占地131公顷(约1965亩),新增人工湖4万平方米,划分为森林植物科普、森林拓展、森林漫步等功能区。 通过适地适树原则恢复植被,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四季景观——春季有花、夏季有景、秋季有果、冬季有绿。 公园成为桥北新区的重要生态节点,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平方米,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近两年,红山区斥资将乌兰哈达公园升级为婚俗改革主题公园,占地460多亩(与原有生态区域部分重叠或扩展),新增了婚庆设施: 包括1800平方米的婚姻登记中心、婚姻家庭文化展馆、辅导中心及社会组织实践园。 精心打造“1314情诗长廊”、室外颁证广场、幸福林、同心林等网红打卡点,融合婚俗文化与自然景观。 吸引120余家婚庆企业入驻,形成“一站式”婚礼消费模式,累计为新人节约开支380余万元,推动“婚庆+文旅”经济。 通过签署《婚事新办承诺书》1.7万份,推广“零彩礼”家庭439个,倡导新型婚育文化。 公园现为市民近郊游首选地,提供森林氧吧、动感森林、人工湖等休闲区域,兼具生态涵养与运动健身功能。 带动近郊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古韵红山·印象赤峰”品牌影响力。 婚庆产业年吸引游客超4万人次参观,推动“甜蜜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乌兰哈达公园从防风固沙林带蜕变为多功能城市公园,是红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创新的典范。其生态修复与婚庆特色结合的独特模式,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通过“婚庆+”产业赋能区域经济,成为赤峰市绿色发展与文化融合的亮丽名片。
赤峰市红山区桥北的乌兰哈达公园经过多年的生态改造和功能升级,已成为集生态保护、休
白山的生活
2025-04-25 20:14:2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