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6年1月27日,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去世,任命方济各会士迪奥戈·达·席尔瓦担任果阿宗教裁判所大法官。然而,由于果阿总督府与宗教裁判所的矛盾,加之"新基督徒"向宗座请愿,这一任命一直没有正式生效。 事实上,早在1532年,形势就已经十分紧张。果阿岛上的犹太人被禁止离开,果阿总督则下令,不准将他们的金银及其他贵重物品运到海外去。 1536年5月23日,教宗保禄三世颁布了题为"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的通谕,任命里斯本、科英布拉和拉梅戈三地的主教出任宗座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以恢复宗座宗教裁判所在果阿的运作。同年10月5日,若昂·蒙泰罗将教宗的这份通谕送到里斯本主教迪奥戈·达·席尔瓦手中,并向他解释说,通谕先送交国王陛下处理,再由国王委托自己转交给主教。 交接仪式是在埃武拉主教宫举行的。主教双手接过教宗通谕,虔诚地亲吻它,将它举过头顶,然后立即宣读了通谕全文。10月7日,迪奥戈主教前往总主教阿方索的宫邸,请求教区总主教支持宗座宗教裁判所的运作,并在主教座堂向全体神职人员和公众宣布这份通谕。总主教答应了迪奥戈的请求。 10月22日星期日,在国王、枢机主教、教廷参事官、宗座宗教裁判所官员以及全体市民的参与下,迪奥戈主教在埃武拉主教座堂正式宣布了教宗的这份通谕。 这个故事讲述了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在其殖民地果阿设立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的过程。葡萄牙国王和罗马教廷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双方经过一番博弈,最终于1536年正式建立了果阿宗教裁判所,用以迫害当地的犹太人和新教徒。 我们不妨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来审视这一事件。16世纪的葡萄牙正值海外扩张的鼎盛时期,果阿岛是其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和贸易中转站。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宗教文化控制,葡萄牙王室和天主教会不惜动用宗教裁判所这一极端手段,可见其决心之大。 而当地的犹太人和新教徒面对这一残酷迫害,进行了坚决抵抗。他们向罗马教廷请愿,希望教宗能够制止葡萄牙当局的暴行,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宗教裁判所给当地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许多无辜者惨遭迫害,财产被没收,生命难保。 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欧洲社会的思想斗争。笃信天主教的保守势力与主张宗教改革的进步力量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葡萄牙殖民地,这种斗争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的来说,果阿宗教裁判所的建立,是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与残酷在亚洲的一次延伸。它虽然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创伤,但从长远看,这种对人性和理性的迫害终将被历史所唾弃,人类社会必将走向更加文明、开放、包容的未来。
1536年1月27日,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去世,任命方济各会士迪奥戈·达·席尔瓦担
星瑞看历史
2025-04-25 21:33:41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