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河朔三镇分布图

国史加通鉴 2025-04-26 15:47:23
公元763年唐代宗为安抚安史叛军旧部,将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分封为卢龙(幽州)、成德、魏博三镇节度使,形成军政独立、世袭自治的割据格局 。这一模式成为中晚唐藩镇问题的核心,深刻影响了唐朝国运。 三镇占据华北平原核心地带,卢龙控制今北京及长城沿线,成德辖河北中部控扼交通要道,魏博则覆盖河北南部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 。当地民风剽悍,盛产战马,且三镇长期豢养精锐“牙兵”,形成独立军事体系,兵力常达数万至十万 。 唐朝晚期朝廷力量衰弱无力管控,仅在宪宗时期短暂收复,但穆宗时因削藩引发“河朔再叛”,(821年)后彻底对河北之地失去控制 。三镇表面奉唐正朔,实际形成“长安天子,魏府牙军”的二元格局 。 其他藩镇节度使纷纷效仿“河朔故事”确立世袭特权,即父死子继或部将拥立,然后凭借武力割据倒逼唐廷形式上追认。德宗时四镇称王(781年)、穆宗时三镇复叛等事件,使唐朝陷入藩镇割据的状态 。黄巢起义后至唐昭宗时,朝廷对各地的控制管辖实质上已经瓦解,唐朝最终也为藩镇(宣武节度使朱温)所灭。

0 阅读:0
国史加通鉴

国史加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