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后,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意把卫立煌列为战犯,后大家才知其中隐情:这是

寒烟锁重 2025-04-28 18:34:28

辽沈战役后,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意把卫立煌列为战犯,后大家才知其中隐情:这是对卫的存续之恩 权威资料来源:《卫立煌投共之谜》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公布了国民党战犯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一个人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此人便是排在第13位的卫立煌。 在这之前,卫立煌与中共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谜,他作为国民党的要员,多次被指责有通共的嫌疑,甚至他在东北的所作所为,还被蒋介石等人认为是中共的卧底。 纵观卫立煌的一生,他确实与中共关系亲密,甚至也曾想过加入中共。那么这样一位亲共的人士,为何会成为战犯呢?原来这一切都是毛主席有意为之。 1938年初,作为第二战区副司令的卫立煌在山西陷入了苦战,日军在忻口等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国军的损失非常惨重。 关键时刻,朱德等人带领的八路军给卫立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中共还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提出了有效建议,这些做法让卫立煌对中共的印象非常不错。 后来战况危急,卫立煌急需率部从吕梁一带撤退,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好的撤退路线就是从陕北借道,可那样一来必定会经过中共的驻地。 正在此时,卫立煌身边的地下党人赵荣声建议他去延安看看,正是这个提议,改变了卫立煌的一生。过去,卫立煌作为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曾多次与中共作战。 如今,他冒险来到了延安,发现毛主席等人非常欢迎他的到来,这也是卫立煌人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二人一见如故,交流了对眼下战局的看法,卫立煌回去之后,立即就让人给八路军送来了大量重要物资。 在那之后,双方的交流非常密切,有着卫立煌的援助,八路军的发展相当顺利,在敌后战场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卫立煌也与朱德等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边在山西等地开始了密切合作,多次重创日军,稳住了在北部的战线。与中共的接触越来越多,卫立煌也开始研究中共的理念,他也曾对赵荣声等人说过,只有中共的办法能够拯救中国。 后来,他甚至还想过加入中共,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考虑到卫立煌手握重兵,蒋介石一开始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开始筹备对中共的战事,他想到了卫立煌的问题,由于实在不放心,他没有启用卫立煌,而是让他出国考察。 就这样,卫立煌与家人得以在欧美游玩,一度避开了内战,可最终还是被蒋介石给拽了回来,他不情愿地到东北走马上任。 由于自己并不愿意与解放军为敌,再加上东北的局势已经无法挽救,卫立煌在东北一直采取了消极备战的态度,手握重兵却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一支又一支大军。 蒋介石等人对卫立煌的做法十分不满,不少人指责他就是卧底,可没想到卫立煌这样的人,居然也出现在战犯名单内。 原来,卫立煌在上任东北前后,也一直与中共保持着联系,他很早就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毛主席等人也明白卫立煌的心意,因此在辽沈战役期间,双方也是保持着一种默契。 战役结束后,卫立煌非常清楚自己在东北的表现会遭到蒋介石的处罚,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他也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 好在此时主席也考虑到了卫立煌的难处,他不希望卫立煌因为与中共的关系出事,于是在拟定战犯名单内,还是特意把卫立煌给巧妙的放了进去。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保护他,毕竟卫立煌通共的传言已经满天飞了,他出现在战犯名单内,属于中共用这种方式与卫立煌切割。 看到自己一直怀疑的卫立煌和自己一样都是战犯,蒋介石也就不好再拿他通共的事情说什么了。 果然这一巧招非常有效,并且高明,看到卫立煌排得这么靠前,蒋介石也真的放松了警惕,只是暂时将他囚禁在南京,并没有真的对他动手。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2月卫立煌返回南京的时候,特意向朱德求助。他希望中共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能够照顾一下自己80多岁的老母,以及留在老家合肥的其他子侄。 朱德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中央,毛主席特意下令要前线部队保护好卫立煌在老家的家人,合肥解放后,他的家人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被战火波及。 后来李宗仁等人争权上位,卫立煌利用南京方面动乱的机会,带着家人成功逃到香港。此后,他们一家就在香港长期居住。 后来的卫立煌仍然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发展,见到新中国成立,他发自内心感到高兴。当然,组织也没有忘记他,毛主席等人多次邀请卫立煌回来,最终他接受了中共的邀请,带着家人回到了内地。1960年1月,卫立煌因病逝世,享年63岁。

0 阅读:28
寒烟锁重

寒烟锁重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