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家兄弟还像以前那样常规化互掐,李世民会赢吗?答案很明确:“不能”。
因为李建成加李元吉,手下也是人才济济的,魏征、王珪、冯立与薛万彻们,不逊于对方的文臣武将;另外,他俩私人武装力量还更强些。后来政变时,若非李世民一开始就杀了建成元吉,尉迟敬德关键时提头宣示,瓦解了对方军心,秦王府将士干不过人家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高祖李渊是坚定支持李建成的,这个杀伤力太大了。我们知道,当初李世民准备政变时,曾拉拢过唐初前二的统帅李靖与李勣,结果遭到婉拒。为啥?人家不属于你李家兄弟任何一方,而是大唐臣子,更忠于李渊的。
其实唐廷上下文臣武将们,大抵如是,道理很简单,作为大唐真正开国者的李渊,才是帝国主宰,无可争议的“总瓢把子”。所以他支持李建成,常规下李世民哪有机会嘛。
啥,李二跑到洛阳揭竿而起?那么军政天才,还能打不过李建成?不,他会败得很惨,因为真如此,对手可不是李大,而是老爸李渊,确切讲整个大唐帝国了,那还靠啥赢?
就像吐蕃战神论钦陵,打得薛仁贵们没脾气的,且掌控着国家大权和最精锐部队,结果与赞普反目起兵后,竟然脆败,为何?手下人大都跑到赞普那儿了。
那这么看来,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就赢不了了?咋会嘛,因为在其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这一“如果”二字。他肯定要变的,即便退一万步讲没有,也会有其他什么变,反正不把位子争到手不罢休的。
您看,当他通过杨文干事件扳倒李建成失败后,便立马改变策略,准备连老爸与兄弟一锅端了,并布局两个“余则成”:常何与敬君弘在玄武门,一个守大门,一个掌管卫戍部队,结果两年后政变时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那还需要说啥呢,不仅打仗治国,权斗都那么天才,又狠辣之至,面对这样的对手,李建成咋能不败?没办法,不是他不行,谁让“既生瑜”又“何生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