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青海西宁,老母亲离世后,大哥发现母亲的118万存款不翼而飞了,他在整理

刘昊东讲社会 2025-04-30 13:23:32

4月23日青海西宁,老母亲离世后,大哥发现母亲的118万存款不翼而飞了,他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才发现,原来是他那3个弟弟妹妹偷偷地取走平分了,他非常生气,要求弟弟妹妹们把钱拿出来,他们却理直气壮地说道:“母亲生前只把密码告诉我们3个,就是让我们三个平分了,你没有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知道,很多家庭在老人去世后,除了情感上的伤痛外,处理遗产的事也常常让人头疼。

冯某的母亲显然没有做明确的遗嘱,也没留什么具体的书面文件,唯一做的就是跟三个子女口头交代了一下,告诉他们存款的密码。

冯某虽然是大哥,但显然没有被母亲“照顾”到,毕竟存款密码只给了弟弟妹妹们,冯某不在其中。

按照母亲的意思,弟弟妹妹们将这笔钱平分了,冯某一开始并没有任何线索,直到他开始整理母亲的遗物,才发现这一切。

他当然不干了,心里充满了怒火。

因为这笔钱本来就是母亲的辛苦钱,他认为自己作为大哥,应该有一部分。

毕竟,家庭中兄长的身份并不是随便可以忽略的。

于是,他要求弟弟妹妹们将他该得的份额还回来。

弟弟妹妹们却理直气壮地回应:“母亲生前只把密码告诉我们三个,让我们三个平分了,你没有份。”

这句话可真是火上浇油,冯某气得几乎爆炸。

心想,自己是亲生的儿子,凭什么母亲给的就是弟弟妹妹的?

可惜的是,冯某的愤怒并没有改变什么。

毕竟,法律并不支持他单方面的要求。

法院经过审理后做出了裁定,认为这笔存款应当视为母亲生前赠与子女的财产,而不是遗产。

换句话说,因为母亲在去世之前将存款密码告诉了三个子女,所以法院并没有将这笔钱视为遗产来分配,而是认定为母亲生前的赠与行为。

冯某的诉讼请求被驳回了。

从法律角度看,法院的裁定是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明确的遗嘱,而是通过口头交代的方式将财产分配给了特定的几个人,那么这笔财产确实可以视作赠与。

而且,母亲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所以法院并没有认定这是不合法的行为。

至于冯某,显然没能通过法律途径拿回他认为自己应得的一部分。

这件事情的背后,却暴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三个弟弟妹妹为何在母亲去世之后没有考虑冯某的情感,而是理直气壮地把钱分了?

显然,这笔存款分配过程中缺乏了亲情的细腻照顾,而只是简单地遵循了母亲的口头交代。

这让冯某感到非常受伤,因为他觉得,作为大哥,自己理应在这样的决策中有一席之地。

虽然大家都是亲生兄妹,但是因为母亲没有明确的遗嘱,这种“口头交代”的方式本来就充满了模糊性。

如果母亲生前有明确的书面遗嘱,或许这些纷争就可以避免。

没有遗嘱,财产分配变得很随意,容易导致家庭内部的矛盾。

而在现代社会,像这种亲情与财产之间的冲突并不罕见。

如何平衡亲情与财产,避免在死后造成更多的争执,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父母不想让孩子们为钱而争斗,常常希望通过口头交代来解决问题,但这种做法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

没有书面遗嘱,家人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这种处理方式如果有偏差,势必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冯某在经历了这件事后,或许也明白了亲情和金钱之间微妙的关系。

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平衡,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选择,可能才是防止家庭财产纷争的关键。

所以,虽然冯某没能拿回那118万,他的经历也提醒了我们:家庭中的信任、财产分配、遗嘱等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重视。

毕竟,钱能带来很多问题,亲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刘昊东讲社会

刘昊东讲社会

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