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携农村丈夫归宁波父母家,刚进门,丈夫瞧见墙上照片即大惊,问:“这是你父亲?”妻子黄丽萍答:“是。”丈夫旋即要离婚。 黄丽萍,1950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家里条件不一般。她的父亲黄思深是海军将领,1913年出生在四川,年轻时投身红军,参加过长征,后来在海军航空兵工程部当副部长,军衔不低。黄思深这人,对子女要求特别严,经常教育他们别靠家里,自己闯出一条路。这股子硬气也传给了黄丽萍,从小就养成独立倔强的性格。 1969年,国家一声号召,19岁的黄丽萍成了知青,去了黑龙江集贤县升昌人民公社友好生产大队。那地方叫北大荒,条件苦得没法说。冬天冷得刺骨,夏天蚊子满天飞,她住的土坯房四处漏风。每天扛锄头下地干活,手上磨出厚茧,衣服被汗水浸透。虽然苦,她没喊过累,心里想着为国家出力,硬是咬牙挺下来了。时间一长,她摸熟了农活,跟当地人混得也好,关系处得挺实在。 1971年,21岁的黄丽萍嫁给了当地一个农民。丈夫比她大4岁,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欠着生产队的债。结婚没啥排场,没彩礼没酒席,就简单搭伙过日子。婚后生了三个孩子,两女一男,日子过得紧巴巴。夫妻俩没啥大本事,但互相扶持着,靠勤劳熬日子。 到了1973年,黄丽萍带着丈夫回宁波探亲。丈夫头一回进城,看啥都新鲜。到了她父母家门口,看到那两层小楼,墙刷得白净,院子里还有花草,丈夫心里估计有点打鼓,觉得这家底子厚实。进屋后,他的眼神一下被墙上的照片勾住了。那是黄思深的老照片,穿海军军装,肩章闪亮,胸前挂着奖章。丈夫看了几秒,脸色就变了,问出那句:“这是你父亲?”黄丽萍说是,他立马说要离婚。 丈夫为啥突然这样?原因挺简单。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家里一穷二白,而黄丽萍的父亲是大将军,身份差得太远。他怕自己配不上,觉得自己会拖累她。这念头一冒出来,他心里就慌了,直接把离婚挂嘴边。黄丽萍没慌,她觉得感情不是看背景,丈夫人老实肯干就够了。她爹黄思深知道这事后,也没摆架子,反而认可这个女婿,说只要对女儿好,别的都不重要。这话让丈夫心里石头落地,离婚的事也就没再提。 从宁波回来后,俩人继续在北大荒过日子。丈夫那次探亲虽然闹了点情绪,但过后更下定决心好好干。他学了泥瓦匠的手艺,村里盖房修屋都找他,慢慢成了能手,出去打工也能挣点钱。黄丽萍在家忙活,带孩子、种地,还养了点鸡鸭,日子虽然累,但过得踏实。 到了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风吹到农村,机会多了起来。丈夫接的活儿越来越多,收入比以前好些。黄丽萍也不闲着,种点大豆玉米,家里经济慢慢宽裕。他们攒钱盖了砖瓦房,院子里还停上一辆红轮拖拉机,生活比以前体面不少。村里人看黄丽萍热心肠,邻里谁家有难处她都帮一把,还带着妇女们学文化,大家伙儿都挺敬重她。黄思深虽然远在宁波,但常写信鼓励她,说农村也需要她这样的年轻人。 孩子们的成长成了夫妻俩最大的安慰。大女儿学习好,后来考上大学,让全家扬眉吐气。黄丽萍和丈夫把教育看得很重,觉得苦点累点没啥,只要孩子有出息就值。2005年,黄思深92岁在宁波去世,黄丽萍赶回去送葬,心里难受得不行,但她一直记着父亲那句“路要自己走”的话。 到了2009年,黄丽萍59岁,和丈夫还住在友好村。房子从土坯变成了砖瓦,日子好过了不少。丈夫六十多岁了,身体还硬朗,偶尔还干点泥瓦活。黄丽萍忙着家务,带带孙子,闲下来跟老知青聚聚,聊聊过去。她说过,北大荒苦是苦,但她不后悔,因为这里有她的家,有她的根。
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携农村丈夫归宁波父母家,刚进门,丈夫瞧见墙上照片即大惊,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30 18:43: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