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天中午,天气闷热,在乐陵杨安镇据点北门外,两个站岗的伪军抱着大枪倚着寨墙昏昏欲睡。农民潘三没精打采地由街上向伪军走来。 抗战那会儿,山河跟拼图似的,东一块西一块,老百姓呢,跟逃难大片儿里的主角似的,到处跑。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挺到位:“甭管多远的人,多少的人,都跟咱有关系。”就拿山东乐陵杨安镇来说吧,那儿日伪军的据点比糖葫芦上的山楂还多,老百姓的日子苦得跟黄连似的。就在这地界儿,有个土农民,命运悄悄地给他来了个华丽转身。 1940年夏天,热得跟进了桑拿房一样。杨安镇北门外,俩伪军抱着大枪,跟墙根儿晒太阳的懒猫似的,眯着眼打盹,搜身查人的活儿干多了,警惕性早飞到九霄云外了。这时候,潘三这位老兄,家里穷得叮当响,名声也不咋地,邋里邋遢地从街角晃悠过来。头上扣着半边草帽,背个破筐子,脚上趿拉着双旧鞋,乍一看,就是个倒霉催的乞丐。可这家伙,一到哨岗跟前,跟变戏法似的,动作快得跟豹子似的,一镰刀就招呼到一个伪军脖子上。惨叫声跟划破夜空的闪电似的,另一个伪军吓得跟兔子似的,窜回据点里。潘三呢,顺手抄起枪,跟一阵风似的冲出寨门,一头扎进玉米地里,连个影儿都没了。潘三这家伙,因为干了件大事儿,赢得了八路军的青睐,从此就一头扎进了抗日的大潮里。他们花园区小队玩起了“隐身术”,白天跟敌人躲猫猫,偷袭一把;晚上呢,就去敌营唱“夜猫子”小曲儿,用那点家当和满脑子的点子,把鬼子整得够呛。 有次打仗,潘三一个不留神,掉进了猪圈里。正当伪军的手榴弹呼啸而来,这家伙愣是一点儿不慌,转手就把“热乎乎”的手榴弹给送了回去,炸得敌人嗷嗷叫,自己倒是安然无恙地爬了出来。还有一次,他使了个妙计,把柳全镇的大汉奸高朝元给钓上了钩,亲自给这家伙发了张“单程票”——处决了他,真是大快人心! 潘三的事儿,在村里头传得沸沸扬扬,成了大伙儿心中的大英雄。到了1945年,乐陵全境解放,潘三跟着部队悄没声儿地走了,之后再也没露过面。但他的名字,却像刻在了杨安镇老百姓的心板上,那些关于勇猛和智慧的故事,还在田间地头悄悄话儿似的一遍遍回响呢。
抗战时一天中午,天气闷热,在乐陵杨安镇据点北门外,两个站岗的伪军抱着大枪倚着寨墙
墨色流年谣
2025-05-01 04:23:06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