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盛夏,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下,八位农民拿着铁锹和撬棍,连续干了七天七夜,把戴笠的墓给挖了。 他们把烧焦的尸骨敲碎扔了,九龙宝剑也丢进水塘里,听说这事后,毛泽东说了句话:“不要搞掉,留着当反面教材。”可惜晚了,墓已经成了废墟。 戴笠是个什么人?蒋介石手底下最信得过的特务头子,军统局一把手,一手血债累累。 1946年,他坐飞机在浙江坠毁,一命呜呼,蒋介石痛心得不得了,亲自下令把他的墓修得比一般将军都阔。 地点选在紫金山灵谷寺边上,地方好,风水讲究,墓是沈醉负责修的,用水泥浇筑,结构牢得跟碉堡似的。 棺材和墓穴连在一块,棺盖缝隙灌满铁水,整个设计就是防掘,防的是谁?不光是盗墓贼,蒋也怕“新政权的人”哪天掘了老戴的坟。 可人算不如天算,1951年,南京郊区的几位农民,自发组了个队,扛着家伙去挖戴笠的坟。 他们也没喊口号,也不受命令,就一个动机:这个人,害了太多穷人,老辈人说,抗战时期,戴笠在南京搞清乡、整地下党,搞得天怒人怨。 有人说自己家里亲戚就被他的人拉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会儿正搞镇反,大家情绪都很激烈。 南京这八个人说干就干,天热得像火炉,他们照样下锹,他们拿的是最简单的工具,铁锤、榔头、撬棍,没有炸药,全靠人力。 他们抡着锤子一锤锤砸水泥,敲得满手血泡,水泥很厚,有的地方砸了一天才碎一块,就这样,七天七夜,把那口坟生生凿开。 棺材打开那刻,周围人都愣了,里面是焦黑的尸骨,据说只有半截脊椎清晰,还有一支左轮枪、几片剑身碎片、一只烧焦的皮鞋后跟。 有人认得那把九龙宝剑,是戴笠的随身物,传说是从乾隆墓里流出来的宝物。 农民们对这些没兴趣,说是宝也好,是破铜烂铁也罢,统统丢进墓前水塘里,有个老汉还拿着剑片去做农具,后来听说是宝剑,吓得赶紧扔了。 最惊人的,是他们把尸骨敲碎了,说要“挫骨扬灰”,这不是比喻,是实打实的。 有人拿铁锤把戴笠的头盖骨敲得稀烂,还有人拿骨头当柴火烧,气得沈醉后来在回忆录里直摇头。 这事很快传开了,南京那边的干部向中央报了情况。 1953年,毛泽东到南京中山陵巡视,途中问起戴笠墓的事,随行人员说,已经被农民挖了。 毛沉默了一会儿,说:“可惜了,应该留着,做个反面教材。”意思很明白,他是想让后人看看这类人物的下场,留个警示。 历史要有记忆,不能光靠书上写,可惜,那座墓早成废墟,留都留不下了。 戴笠墓毁了,位置也慢慢没人记得,有老南京人说就在灵谷寺旁边,有人说是思亭西边一块荒地。 2009年编的《钟山志》上写得比较明确,说在“原阵亡将士第三公墓前”,可现在那块地上树木丛生,地形也变了,连块墓碑都找不着了。 说到九龙宝剑,那是真有其物,民间传说是从清朝东陵被盗墓贼挖出来,后来流到戴笠手里,他当成镇墓之宝,随身带着。 有人说那宝剑通体九条金龙,剑身刻着乾隆年号,墓被掘时那剑已经变形,可能是失事时起火烧过,也可能是时间太久腐蚀了。 农民没当回事,直接当废铁丢池塘,几十年过去,水塘也填了,剑自然也找不回来了。 这事影响很大,一直被南京人当谈资讲,有年《扬子晚报》还采访过老一辈人,有个耄耋老人说当年他就在现场帮过几天忙,还记得池塘边人山人海,看热闹的、骂戴笠的、顺手搬点墓砖回家垒鸡窝的都有。 没人阻止,干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老百姓来说,这口气总算出了。 后来也有人觉得可惜,说怎么说戴笠都是历史人物,他的墓也算是一段记忆。 有人主张修复,也有人想建个纪念点,但始终没人敢出头,怕被说成“给特务翻案”,南京城翻新得快,那片地也建了别的东西,早没人记得戴笠墓在哪。 戴笠这个人,本事确实不小,他手下管着几千号人,干的事都见不得光,跟中共地下党斗了好几年,也抓了不少人。 可问题是,做法太狠,听说有些人家三代都被他清算了,战后他跟美方接触也很频繁,有人说他背后还搞了点“和谈”的事情,惹得蒋介石不太放心。 死的时候也有说法,说飞机是不是“出事”另有原因,这些事没人能证实。 但至少可以肯定,蒋介石对他真是宠得没话说,追赠中将,还让他夫人终生享受高干待遇。 墓被毁这事,折射的不是一座坟怎么没的,而是一个时代的情绪。 新政权刚立,社会秩序还没完全稳定,那时候很多事就是靠群众自发解决。 你说他们做法对不对,没法一刀切,但那种情绪,是压不住的。很多人一辈子记着亲人被军统抓走的日子,对戴笠这类人恨得牙痒,掘墓,某种意义上,是给过去算一笔账。
1951年盛夏,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下,八位农民拿着铁锹和撬棍,连续干了七天七夜,把
潮咖聚星光
2025-05-01 12:23:53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