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中对丧亲者的排斥是一种制度性偏见【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在中国,经历父母早逝的年轻人远比想象中多——约占中国年轻群体的3.4%-11%,有上千万人。
避谈哀伤和认为丧亲会给社交带来负面影响的社会文化,让这一群体显得更为隐秘。健在的父母一方往往告诉他们,要先隐藏丧亲的事实,以免在学校和婚恋市场被看轻了。
“这些说法都是将一段无法选择的生命经历,转化为对个人能力与人格的负面预设。”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与哀伤共处》作者李昀鋆告诉观察者网,“我完全理解婚恋中存在现实考虑,这是每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诚实地看到,当社会不断强化一种‘理想家庭模板’,并将不符合模板的人自动边缘化时,这已不只是选择,而是一种制度化的歧视与社会排除。”
“大多数中国年轻子女实际上还经历着另一重隐性的压力,那就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经历父母死亡和承担家庭责任重担这类沉重的人生课题时,他们不得不孤独地面对这一切……没有人跟你商量,没有人跟你有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