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正在大量涌入中国!目的不是旅游,而是另有流量密码 Hi科普啦 2025-5-117:03云南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 更多 东北的黑河市因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免签政策,成为俄罗斯人的热门跨境消费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交流。跨境消费激增:免签政策推出后,来黑河吃饭购物的俄罗斯人激增。文化交流融合:俄罗斯人在中国感受烟火气,中俄文化在黑河早市上融合。黑河经济发展:跨境贸易兴盛,黑河市GDP在2017年就突破了500亿元。 AI总结 由头条智能技术生成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上在东北的早市闲逛,下午再赶赶东北大集,太阳落山后也不着急回家,因为坐船回去只需要5分钟。这群人张口并非东北大碴子口音,而是俄语味儿。 最近几年,东北的黑河几乎成了俄罗斯人的跨国食堂。每天早晨,早市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高鼻梁的外国人,去黑河吃早饭,就像是俄罗斯人串门。 就在这个五一假期之前,黑河市又专门新推出了8条跨境游线路,早市和夜市要升级成国际化模式,自然是为了更方便跨境消费。 跨境消费在不断升级,俄罗斯人源源不断的来中国的小城市感受烟火气。 免签政策一出,到处是俄罗斯人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黑河隔江与俄罗斯相距只有六七百米远,坐船来往两岸的话,只需要5~7分钟的时间。新冠疫情结束以后,免签政策推出,来黑河吃饭购物的俄罗斯人激增。 过去的早市都是本地人,2023年以后,黑河的早市上,俄罗斯人人满为患。当地那些赶早的中老年人发现,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一样,也都在豆腐脑油条摊前排队购买。 一些摊主为了方便和俄罗斯人交流,有的挂出了中俄双语标识,有些摊主还学了一些俄语,虽然不标准,但是日常交流完全够用。 除了吃早餐,俄罗斯人对东北菜也是情有独钟。很多人发现,当地一些东北菜馆,无论是烤肉还是铁锅炖,是俄罗斯人常点的菜。 渐渐的,东北的摊主们也熟悉了俄罗斯人的口味,他们最喜欢吃带肉馅儿的食物,因此早市上多了肉饼、肉包。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另一大爱好就是喝酒。 哪怕是在天色微明的早晨,这些俄罗斯人也要灌上两口酒。如此一来,黑河的早市上也多了很多掺杂着酒精的饮料。 于是,中国人就能看到一个很奇特的场景,早晨的东北人吃着肉包、油条,喝的可能是豆浆、豆腐脑,而旁边的俄罗斯人一边吃着肉包子,另一只手上攥的却是酒瓶子。 这种独特的风景在黑河的早市上也越发司空见惯,很多俄罗斯人吃过早饭以后,还会趁兴逛一逛中国的商场商店。 一个边陲小城,在早餐的香气与伏特加的浓烈混杂气息中,成为了一座跨国食堂,商贩们似乎也把握了其中的流量密码。 可能有人会疑惑,我国和俄罗斯的边境长达数千公里,为什么免签政策推出以后,偏偏是黑河市更获得俄罗斯人的青睐? “双子城”背后的往来 外地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俄罗斯人,可能会觉得很新奇,但是对黑河本地人来说,他们实际上早就习以为常了。 黑河市的地理位置特殊,与之隔江相望的就是俄罗斯的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多数中国人可能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海兰泡。 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米,可谓鸡犬相闻。正因为如此,这两座城市又被称之为“双子城”。 两地之间的交往一直很频繁,还在上世纪80年代,黑河针对俄罗斯就启动了一日游项目,而后又将一日游升级成为了两日游。 根据便利的通关政策,只要一次性办理边境旅游护照就能入境,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座城市的人员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对岸的俄罗斯城市还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首府,也是远东第三大城市。 俄罗斯的远东相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更加稀疏。有人曾经说过,沿着黑龙江行走,我国这边几乎都是农村和城市,对岸的俄罗斯却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 也就是说,在数千公里的国境线上,我国这边也许是农村或者城市,但对岸的俄罗斯可能就没有人烟,只有黑河这个地区,对岸有着大量的俄罗斯人聚居。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无形之中推动了两地之间人员的密切来往。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人可以免签入境黑河,甚至一次入境就可以在黑河居住一个月。 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出,2004年到2006年,黑河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100%,2006年的时候,黑河的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15.8亿美元。 到了2009年,黑河更是成为全国边境由异地办证的首批试点城市,这一年的出入境人员达到了86.7万人次,在黑龙江省的25个口岸城市中位居第一。 走在黑河的大街上,至少有一半都是俄罗斯人,边境贸易兴盛,跨境消费持续增长,还在2017年的时候,黑河市的GDP就突破了500亿元。 对俄罗斯人来说,跨国吃饭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可以在中国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俄罗斯人正在大量涌入中国!目的不是旅游,而是另有流量密码 Hi科普啦 202
晨凯的趣事
2025-05-02 10:3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