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婚外情带出规培生学历疑云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董小姐」事件四大疑点待查清 

如波谈世界 2025-05-02 10:45:31

医生婚外情带出规培生学历疑云 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 「董小姐」事件四大疑点待查清

 

●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飞婚外情事件,意外带出规培医生董袭莹学历疑云,事件不断发酵引发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

●【疑点一】擅离手术岗 为何时隔多月才被处分?【疑点二】规培生成诊疗指南第一作者?

●【疑点三】与北科大专利高度相似 涉论文造假?赵基准疑云【疑点四】「4+4」医学选才项目是「镀金信道」?

●【香港文汇报特稿】「4+4」医学选才国内外均有 「把关」是关键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刘凝哲 北京报道)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飞婚外情事件,意外带出规培医生董袭莹学历疑云,事件不断发酵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国家卫生健康委1日发布消息指,关注到相关舆情,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香港文汇报记者梳理这一事件,舆论对「董小姐」事件有多个疑点,尚待官方核实查清。

 

【疑点一】擅离手术岗 为何时隔多月才被处分?

 

一场婚外情,正引发涉及北京多家医院的医学风暴。2025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妻子实名举报婚内出轨多人,其中与规培住院医师董袭莹的不正当关系及职权滥用行为成为舆论焦点。举报指出,肖飞利用职务之便为董袭莹违规安排规培科室,并在手术期间因保护董袭莹与护士争执,导致已麻醉患者被晾在手术台40分钟,引发医疗安全质疑。事件曝光后,中日友好医院迅速对肖飞作出开除党籍、解除聘用关系的处分。肖飞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确实在手术中「离开一二十分钟」,是为了协调护士以及自己上楼吃降压药等。

 

但是,对于为何手术离岗事件发生近一年后才被曝光等核心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院方明确响应。

 

【疑点二】规培生成诊疗指南第一作者?

 

董袭莹本科就读经济学,医学入学时是内科,导师为骨科院士,博士论文涉及影像科,规培在胸外科,定岗在泌尿外科,这一履历被网民称为「六边形医生」。更令人惊讶的是,尚在规培生阶段的董袭莹,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作者,这在普通医学生教育履历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疑点三】与北科大专利高度相似 涉论文造假?

 

事件发酵后,董袭莹跨学科的多篇论文突然在网络下架。不过,有媒体通过此前保存下的论文对比发现,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器领域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赵基淮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被DeepSeek认定为两者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

 

另有报道指出,赵基淮身患罕见疾病导致的双耳听力障碍,在北科大老师推荐下,他进入实验室医疗相关项目的课题组,让他获得与优秀医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并引导他从医学和计算器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有网友称,董袭莹多位亲属在北科大任职,其论文是否与听障研究生的成果相关,备受舆论关注。

 

【疑点四】「4+4」医学选才项目是「镀金信道」?

 

结束在中日友好医院的规培后,董袭莹正式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教育和家庭背景,以及经历的协和医学院「4+4」培养模式,随即引发连锁争议,并逐渐演变成为公众对医疗公平、学术诚信、职业伦理的系统性质疑。

 

董袭莹通过协和医学院「4+4」项目,(即非医学本科+4年医学教育获博士学位,编者注)从哥伦比亚大学下属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转入医学。她学医一年多后,登台进行肺段切除手术的照片甚至登上媒体头条。「4+4」项目原意是为选拔更多教育背景的学生,培养成为医学领袖,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曾表示,「4+4」选拔的这批孩子将是中国医学界一支重要的希望之队。然而,董袭莹事件的发酵,令舆论对「4+4」项目的含金量产生质疑,不少民众认为这样的模式可能成为「镀金信道」。

【香港文汇报特稿】「4+4」医学选才国内外均有 「把关」是关键

 

备受关注的「4+4」项目,其实在国内外早已存在。中国传统医学生培养模式,基本都需要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5+3」一体化(本硕连读)或者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进行约三年的规培,成为正式医生。「4+4」医学生培养模式,即学生先完成4年非医学专业本科,再接受4年医学教育,最终通过规培(多数为一年)成为正式执业医生。

 

在国内,「4+4」模式最初于2002年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该培养模式特点为本科专业不限,学生入学前需自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5门医学预科课程。课程设置融合医学与工科知识,如生物材料学、医学大数据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技术创新能力。通俗来说,这个「4+4」模式相当于重启了申请者的生涯规划,直接跳过了传统医学教育长达10年的培养过程。根据内地媒体的公开报道,到目前为止,实施该模式的院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巴德年班」等。

 

不过,也有很多声音认为,不应该对「4+4」模式全盘否定。前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认为,「4+4」模式是协和医学院进行的改革,且特别合适。「4+4」模式,正是参考了美国医师的培养模式。在美国,「4+4」模式是一个非常硬核的过程,没有医学本科生,更没有医学专科生,医学博士来自各个专业,如果这些学生有志于学医,在就读本科专业时就要做好准备,包括修足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学分,到医院做一些实习(比如整理文件等)。医学院就读完也需要通过专业的考试,这样才能进入医院实习。根据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首席医生张强接受内地专业社交媒体访问时介绍,这一模式在美国主打「宽基础、高门坎、长周期」。从本科到成为独立的外科医生,至少需要15年时间。

凯雷:饶毅辟谣曾说协和乌烟瘴气饶毅称4加4适合协和且可推广对于协和医院陷入4+4医学博士联合培养的非议旋涡,首都医科大原校长饶毅发布长文解划,辟谣曾说协和乌烟瘴气,亦坦陈协和医学院在学术方面掉队了。对于饶毅声称“4加4适合协和且可推广”,仔细看原文就知道,他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根除协和医学院几十年来形成的“近亲繁殖”状况,要秉公办事,任人惟贤。其实是间接表扬了同样4+4的浙大医学博士培养班。像董袭莹这样的号称全美国排名前列的哥伦大学巴纳德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按照浙大巴德年医学班的机制,根本就被拦在门外。

 

来看看,饶毅讲的八个字“秉公办事,任人惟贤”。4+4巴德年班给出一个标杆。首先,秉公的“公”是什么意思,对比号称名校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就知道,想要浙大的4+4医学博士班,哥校和协和其实是巧妙的回避了最公平的“高考”。根本上不了本科的学生,通过社区大学转学的捷径进入巴纳德学院,然后拿到了一个哥校文凭,来协和就回避了其根本考不上国内名校的低水平的实际,试试董袭莹这样的学生,她有可能进入浙大医学博士项目吗,不可能。原因就在于此,根本就没有一个社区学校让她读一读,当个“洗澡蟹”洗进浙大竺可桢学院。

 

而回避了“高考”,以不公的捷径拿到哥大的文凭,只是突显了浙大的 第一个“公”。浙大4+4还有第二个“公”,就是考入“浙大竺可桢学院”,需要完成医学预科课程。看看,董袭莹、咸晓梦她们,其实这个项目也是机制性的“没了”。

 

饶毅说的“4加4适合协和且可推广”,至少包括这两项“公”,协和医学院需要补齐这多个“短板”。

 

同时,“任人惟贤”,就不用说了。没有一个强劲公平的“门槛”,大量“洗澡蟹”涌入不消多讲,其不仅不“贤”,而且在中日友好医学的表现堪称“丑闻”,这已经成了残酷的现实,将协和的百年声誉裹挟其中。

 

最后想说一点,没有和饶毅本人求证,他讲的这八个字,其实一定包含了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博士论文当“盲审”。看看被曝光出来的协和博士论文状况,一,董袭莹的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仅30页正文,参考文献错漏12处,而且已经被证实涉嫌抄袭姑姑手下的硕士专利;二,金山木(2020级协和“4+4”试点班学生)的博士论文《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预后模型》总页数55页,其中正文仅12页,文献综述、附录等占33页,相当难看;其他如和他们同一届的刘玉晓+刘柯+王路易+王婧桥+刘明娟等,论文总篇幅短则45页,长则不过60页。而大V章北海挖出的,朱振宸的博士论文总共98页;张雨薇的博士论文总共56页;咸晓梦的最离谱,博士论文总共36页;先不说质量,如果是“盲审”,都会被打回回炉重写。

 

如果有“盲审”,后面的学术“丑闻”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正如张雪峰所说,这次事件对医学生而言不是“天塌了”,而是“天亮了”。协和医学院知耻后勇,改革积弊,创造性的发展一套饶毅所言的“秉公办事,任人惟贤”的新机制,4加4项目定会在协和涅槃重生超越浙大和上交必推广全国。

是谁玩坏了协和4加4【中国妇女报:肖某董某事件关乎公共利益】发布评论:肖某及“董小姐”相关舆情事件既有私德不修的问题,事关公序良俗;也涉及医德医风、教育学术,关乎公共利益。涉肖某董某事件多个账号被禁言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如波谈世界

如波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