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马丽新片我的命在我自己手里春日荐片季
【《水饺皇后》:技法隐退,真情上位】
如果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水饺皇后》的观感,我一定会选择“奇妙”。整部片子,分明没有预置的泪点,却频频有泪滑落,就连那频现的水饺,每次落入眼中都能煮沸成不同模样。细细想来,这就是创作者抛却技法,捧举真情的结果,也唯有如此,它才能感人细无声、融情似水长。
舍弃凝视,点到即止。看完影片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作品中的那些落泪镜头处理得很不一样。它没有如常规般将镜头长久停留在演员脸上——等她情起、待她泪落,这种长久的凝视在《水饺皇后》中几乎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点到即止的克制。比如红姐和臧健和深夜交心的那场戏,按理说,这算是泪奔时刻了吧,但你看,在镜头不断ABAB对打中,眼泪被有意克制,不论是几近绝望的臧健和还是自揭伤疤的红姐,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收敛,但回过味来,会发现,她们收起的泪,早已不知觉地滑落到你我心中,那感觉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丢入了一粒石子,起初并不察觉,当发现时,湖面早已布满涟漪,这就是技法退却后真情上位的力量。
和擀包煮,水饺翻滚。开篇我说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奇妙”,很大原因是“水饺”这一意象的不断重合,直至成为某种浑然,然后又分开。臧健和的一路走来和整部影片的架构,几乎踩着烹制水饺的节拍——和面(开头介绍人物)、擀皮(接着矛盾纷纷出现)、包饺(矛盾在主人公主动作为下解决)、煮熟(成就辉煌人生),当灯亮幕落的那一刻,望向银幕,会生出一个大大的水饺,仿若整部影片成了一个个浑然的大水饺,但你又能在这个大水饺中,看到不同形态的小水饺,比如臧健和与母亲吃的“家”水饺、初到香港时用以果腹的水饺、糖水伯含泪咽下的“糖”水饺......这种奇妙的观感是极罕见的,这些早已超出技法范畴,唯有真情,能让水饺这一意象既浑然又细分。
说了这么多,《水饺皇后》中的这份真情究竟是什么,是对创作的尊重,是对原型的尊重,还有什么?我觉得这份真情更是对香港“狮子山精神”的咏叹,亦是对香港(电影)明天的指引,用罗文《狮子山下》一段歌词结束全文,“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世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