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江流域的渔民老马和几个伙计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船了,这几年江里的鱼越打越少,大伙儿商量着往上游人烟稀少的江段试试运气。 老马蹲在船头抽完半根烟,看着江面上泛起亮光,心里盘算着这趟能挣够孩子下学期的学费钱。 于是,撒网的时候他特意选了片水流平缓的回湾处,几个伙计各自把渔网撒下去,铁皮船在江心晃悠着,船帮上结着层薄薄的盐霜。 大概过了两袋烟的工夫,该收网了,其他几个人的网里都是些手指长的鲫鱼瓜子,轮到老马收网时,胳膊粗的麻绳突然绷得笔直,船头猛地往下一沉。 "老马你这网怕是兜住龙王庙了!"船尾的老张头刚说完笑话,就看见老马涨红了脸拽绳子,胳膊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 见此情景,其余几人连忙上前帮忙,五个汉子七手八脚扯着渔网,铁皮船被拽得左右打晃,江水哗啦啦拍着船舷。 等把那坨黑乎乎的东西拽上船板,大伙儿都傻了眼,哪有什么鱼群,渔网里缠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疙瘩,还有个拳头大的黄澄澄的金属块。 老马用草鞋尖踢了踢铁疙瘩,发出闷闷的铛铛声,那个黄铜块在日头底下泛着金光,上头模模糊糊刻着串洋文。 船上的汉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张头突然一拍大腿:"早年间听我爷说过,小鬼子那会儿江里掉过铁鸟!" 在那一刻,老马心里咯噔一下,有一年村里修桥挖出过锈成铁饼的炮弹,县里文物局的人开着吉普车来收走的场面他还记得。 眼下这铁疙瘩少说也有百八十斤重,要真是老物件,怕是得上交,可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黄铜块,老马心里跟猫抓似的,家里灶屋还漏着雨。 奈何纸包不住火,他们几人回村没多久这事就传开了,村里九十岁的王老太爷拄着拐棍来看热闹,眯着眼瞅了半天突然说:"民国三十二年腊月,我亲眼见着个带白星的铁鸟栽进江里,水柱子冒得比山还高。"老人颤巍巍的手指着铁疙瘩上一处凹痕,"这怕不是被炮弹炸留下的印子?" 等到第三天早上,县里来了个戴眼镜的专家,带着七八个穿制服的小伙子,专家拿着放大镜在铁疙瘩上照了半天,突然掏出手机啪啪拍照片。 当天下午江边就拉起了警戒线,两艘挂着红旗的工程船突突突开过来,岸上看热闹的村民挤成了人疙瘩。 后来听村支书在广播里说,这些铁疙瘩是美国造的重型轰炸机残骸,老文书翻出本泛黄的册子,上头写着1943年冬天,美军援华航空队的B-24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遭日军炮火击中,机组人员跳伞后被当地老乡救起。 这事在档案馆尘封了七十多年,要不是老马这网撒得巧,怕是永远没人知道这铁家伙躺在江底。 如今那片江滩立了块青石碑,上面刻着"中美联合抗战遗址",老马得了个镶着金边的奖状,黄铜块经鉴定是飞机仪表零件,现在摆在县博物馆玻璃柜里。 倒是那帮打渔的老伙计们常念叨,说老马当年要是私藏了黄铜块,指不定现在能盖三层小楼,每回听到这话,老马就蹲在船头,望着江心新立的石碑出神,他总觉着,那石碑底下压着的,不只是段锈铁疙瘩的故事。 信息来源:长江中发现“飞虎队”轰炸机机身 准备打捞出水——中安在线
晴雨风说史晴雨风说史当年老美用黄铜做子弹外壳,苏联人偏要搞钢壳弹,结果两
【7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