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发文怒斥营销号:为家暴发声却被造谣?
坤升说娱乐圈
2025-05-02 15:03:08
当杜淳妻子王灿的社交动态被营销号断章取义,一场关于"明星家属是否拥有免于被造谣的自由"的讨论在全网爆发。2025年4月30日凌晨,王灿亲自下场辟谣,用一句"是我为家暴的人发声,而不是被家暴"揭开这场荒诞剧的序幕。
事件源于王灿此前对某起家暴案件的表态。作为公众人物,她选择为弱势群体发声,却不想被自媒体截取只言片语,炮制出"王灿自曝遭家暴"的假新闻。当粉丝带着安慰涌入评论区时,这场闹剧达到高潮——营销号用移花接木的剪辑术,将支持者变成受害者,把正义感转化为流量密码。
面对铺天盖地的误解,王灿的回应充满黑色幽默:"有的粉丝艾特我私信我安慰我还要抱抱我,原来是出自一些假得离谱掉大牙的新闻。"这种荒诞感,恰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症候:当情绪超越事实,当点击量凌驾于真相,任何善意都可能成为被消费的素材。
这并非王灿首次陷入舆论漩涡。从《婆婆和妈妈》中展现真实婚姻状态,到如今为家暴受害者发声,她始终在"公众人物"与"私人领域"的夹缝中求生。当明星家属表达观点,既要承受比普通人更严苛的审视,又要面对被断章取义的风险。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对女性议题的关注偏差。家暴作为严肃议题,本应引发对制度保障的讨论,却在营销号的操弄下,沦为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当王灿试图引导公众关注施暴者时,舆论却将其扭曲为"自曝惨状",这种关注点的错位,折射出集体无意识的暴力。
在这场闹剧中,每个参与者都值得反思。营销号用"家暴"标签制造爆款,吃准了公众对明星隐私的窥探欲;平台算法推波助澜,让情绪化内容获得更多曝光;而部分网友的"关心则乱",也在客观上助长了谣言传播。
王灿的遭遇,本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缩影。当真相生产速度追不上谣言传播速度,当严肃议题被解构为娱乐素材,我们都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认知危机。或许正如王灿所言:"你们看清楚一点嘛大哥们",这声呼唤不仅是对造谣者的警醒,更是对整个信息生态的叩问。
当王灿为家暴受害者发声却反被造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遭遇,更是一个需要重建的信息秩序。在流量至上的狂欢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是我们能给予发声者最好的支持。毕竟,今天被消费的是王灿,明天就可能轮到任何一个试图说真话的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