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三环内住了一周,体验感堪称“真香现场”!总结几个让我疯狂心动的点—— 1. 城市规划好感拉满 老城区道路宽敞得不像“老城”!槐树街、青羊大道等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梧桐树荫覆盖路面,骑共享单车穿梭都觉得心旷神怡。电动车少而有序,公交专用道永远畅通,地铁扫码直接9折,从春熙路到杜甫草堂半小时直达,对路痴太友好了。 2. 颠覆认知的“阳光成都” 本以为“蜀犬吠日”,结果一周有四天出大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但街头绿化绝了——白果林地铁站的银杏树阵像油画,玉林路的三角梅爬满围墙,连立交桥下都种满了蓝花楹,随手一拍都是壁纸。 3. 三步一店的“躺平式生活” 下楼买杯茶百道,转角就是三家茶馆、两家冒菜店、一家采耳铺子,走一百米能看见五桌麻将。最神奇的是家家生意都不错,成都人好像把“享受生活”刻进了DNA:上午在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嗑瓜子听评书,下午去奎星楼街吃甜水面,晚上到九眼桥看夜景,节奏慢得让人想定居。 4. 对广东胃超友好的美食宇宙 谁说成都只有辣?跷脚牛肉的汤头鲜到掉眉毛,老妈蹄花炖得软烂,糖醋莲白酸甜开胃,连卤肉肥肠都处理得干干净净。辣菜也有讲究:冒菜的牛油香、钵钵鸡的藤椒麻、钟水饺的甜辣汁,层次丰富到想打包整套调味罐回家。关键是物价感人:机场附近吃碗蹄花面38元,市区吃顿火锅人均80,比广州友好太多。 5. 刻进DNA的城市自豪感 和出租车司机聊起杜甫草堂,他能从“诗圣”讲到草堂梅花;问楼下茶馆老板推荐景点,他直接画了张“少陵路-芳邻路-浣花溪”的小众路线图。每个成都人说起“我们这儿”时眼睛都发亮,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热爱,连外地人都跟着感染——毕竟谁不羡慕出门就是都江堰、青城山,转身就能啃兔头、看川剧的生活啊! 唯一的“烦恼”: 每天走在街上都在纠结“今天吃哪家”,体重秤疯狂报警,但成都人一句“来都来了”就让罪恶感烟消云散……下次还要来!
迄今为止,公开报道被约谈过的俱乐部有山东泰山、北京国安和成都蓉城。从约谈后效
【1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