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竟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地异物喷射出来,妻子将异物拿给医生看,谁料,医生看完居然立马冲出病房报警。 时间倒回1937年,日军铁蹄踏进山东,滨州邹平的村庄硝烟弥漫。那年,高其煊才16岁,和哥哥高其炳在村里开了个馒头铺。 表面上,他们是老实巴交的生意人,每天揉面、蒸馒头,笑脸迎客。可铺子后院,却藏着八路军的密信。兄弟俩扮成伪军,混在敌人堆里,偷听日军布防,把情报塞进草丛,交给游击队。 有一次,高其煊差点暴露。那天晚上,他刚把一封密信藏在村头的枯草堆,伪军头子带着狗晃了过来。狗鼻子嗅得直哼哼,高其煊心跳得像擂鼓,硬是蹲在草丛里一动不动,汗水顺着额头滴进土里。 伪军骂骂咧咧走了,他才敢喘口气,回头就把情报送到了八路军手里。那封信,救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 抗战胜利后,高其煊没要功劳,脱下军装回了村。谁问他打过仗没有,他都笑笑:“就当过几天民夫,没啥好说的。” 可1946年的解放战争,又把他拽回了战场。那年,他在韩家寨战役当爆破手,端着炸药包冲敌阵。机枪扫过来,手榴弹炸开,他被气浪掀翻,子弹和弹片钻进胸腔,血流了一地。 野战医院里,医生用酒精棉擦了擦伤口,咬牙给他缝了针。子弹卡在肺叶和胃之间,手术条件太差,医生说:“先留着,命保住就行。”高其煊咧嘴一笑:“留就留吧,反正不碍事。” 他不知道,这枚子弹会陪他十年,直到1956年那场咳嗽,把它硬生生逼了出来。 战后,高其煊回了滨州老家,娶了李桂兰,生了两个娃。他从不提打仗的事,奖状被他塞进箱底,后来还被垫了桌腿。 村里人只知道他是个老实农民,干活麻利,就是咳嗽得厉害,三伏天也裹着厚褂子。有人劝他去医院,他总说:“看病花钱,家里还得吃粮呢。” 李桂兰心疼他,晚上常偷偷用粗布帕给他擦嘴角的血沫。她问过好几次:“你这咳嗽咋回事?是不是打仗落下的病?”高其煊每次都岔开话题,逗她:“你管我,我还能干活养家!”可那咳嗽越来越重,夜里能把房梁震得嗡嗡响。 直到1956年秋天,他咳得站不住,村里人硬把他抬上驴车,送去了县医院。 子弹咳出来后,高其煊的身份再也藏不住。公安查了档案,找到他当年的军功记录:抗战时期三级甲等伤残,韩家寨战役立过二等功。 村里人炸了锅,围着他家问东问西:“老高,你咋不早说你是英雄?”高其煊挠挠头,嘿嘿一笑:“英雄啥啊,就是多挨了几枪。” 那枚子弹后来被镶进了村里的纪念碑,成了无名英雄的象征。高其煊的咳嗽治好了大半,他又扛起锄头下地,日子还是那么平淡。 儿女长大后,听说父亲的事迹,先后参了军,说要“把爹的路走下去”。高其煊听了这话,眼睛一红,拍着儿子的肩说:“别学我,平平安安最好。” 晚年,他常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眯着眼看夕阳。有人问他后悔不后悔当年的隐姓埋名,他摇摇头:“打仗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不是为挂个勋章。日子好了,我就知足。” 1990年,高其煊去世,村里人自发送了他一程。那枚子弹,依旧嵌在纪念碑上,锈迹斑斑,却闪着光。 信源: 西部文明播报——男子高其煊在咳嗽的时候,从嘴里咳出了一团黑色的物体,是一颗子
抗战中,一队假扮为日军的八路军侦察兵正执行任务,突然迎面碰见全副武装的伪军,有的
【3评论】【1点赞】
用户14xxx60
为了人民 英雄无悔[祈祷][祈祷][祈祷][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