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宝安,不得不说的一位牛散叫李松强。他靠投资中国宝安一战成名,却在苏宁易购栽了大跟头,现在说起他,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那个在苏宁亏了16亿的牛散,但背后的故事远比这一两句话要曲折得多。
李松强是四川内江人,1978年出生,家里条件一般,十几岁就跟着亲戚去深圳打工了。在深圳的台资、港资电子厂干了十多年,从流水线工人慢慢攒了点经验和积蓄。2010年自己创业开了重庆中显智能,慢慢把公司做成了国内最大的民营液晶显示模组企业。
2018年一季度,中国宝安股价跌到5元左右,那时候市场不太看好它的新能源材料业务,但李松强不一样,他知道旗下的贝特瑞是做负极材料的,而新能源汽车那时候刚开始起步,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果断买了1460万股。后来股价又跌到3元多,他不但没慌,反而继续加仓,前前后后加起来持股达到1.28亿。就这么熬了三年多,2021年贝特瑞的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中国宝安股价涨高到29元,他趁机清仓,这一单赚了20多亿,一下成了圈子里的名人。
尝到甜头后,2020年三季度,李松强又盯上了苏宁易购。当时苏宁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他觉得苏宁的线下门店和物流网络还有价值,就以10元左右的均价买了1.53亿股,花了16.35亿元。没想到这一买就开启了漫长的亏损之路,苏宁易购股价持续下跌,他不但没止损,反而继续加仓,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连续五个季度加仓,到2021年四季度末,持股达到2.82亿股,又投进去几个亿。
但苏宁易购的问题比他想象的严重得多,2022年因为连续亏损被ST,股价跌到2元以下,他手里的股票市值从高峰时的28亿多跌到只剩下6亿,浮亏达到19亿元。说起来,这次失败主要是他低估了零售行业的变化,以前线下零售是老大,可电商起来之后,苏宁的转型没跟上,线下门店成了包袱,线上又抢不过别人,扣非净利润连续十年亏损,这不是靠加仓能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李松强在苏宁易购上这么执着。其实看他在中国宝安的操作就知道,他擅长低位持股,不怕股价跌,就怕错过机会。在中国宝安的时候,股价跌了他就加仓,熬了三年多终于等到大涨。但苏宁易购和中国宝安不一样,李松强可能太依赖以前的经验了,觉得只要公司有实体资产就有机会,没想到行业颠覆会来得这么快。
但不管怎样,他的经历让很多投资者看到,牛散也不是稳赚不赔,就算有实业背景,投资还是得小心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