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同意了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打开棺材

夜安玩转养护 2025-05-04 22:12:03

1956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同意了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打开棺材后,万历皇帝的龙袍遇见空气后,慢慢变黑,一些珍贵文物也受到了伤害,自此以后,国家再也没有主动发掘帝王墓。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可惜的是,1956年因他的一次错误,导致我国损失了大量贵重的文物,这就是著名的定陵的事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在考古这一块,受限于设备与技术,国家一直没有开这个禁令。 郭沫若联合学者吴晗向中央上书,希望能够挖掘明长陵,当时这个建议遭到很多反对,但没有想到最后这些反对的呼声都被淹没了。 1957年5月19日,在经过4个月的努力后,定陵那道坚不可摧的墓墙被打开,当工作人员进入定陵地宫后,眼前发生的一幕让人痛心不已。 万历帝的金丝楠木棺椁、数十箱珠宝字画被一一打开,然而这些已经在地下封藏了300多年的古物,在和空气接触的一瞬间就迅速褪色,万历帝那身价值连城的龙袍也变得焦黑。 考古专家们心急如焚,有些人争分夺秒想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但拍下来的画面中,只能看到一堆齑粉。 据统计,定陵地宫主墓室的3000多件文物中,有超过一半严重毁损,包括很多名家字画也被氧化成黑炭,幸存下来的一部分文物也大多干裂变形。 一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随后党中央痛下决心,明令禁止挖掘帝王陵墓。而犯下大错的郭沫若晚年一直受到人们的谴责,郭沫若活到86岁,死后骨灰撒在了山西的荒山,连一座墓碑都寻不到!

0 阅读: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