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牌匾,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书写。据单士元回忆:“李煜瀛先生在当年故宫文书

齐都都督 2025-05-05 06:45:17

故宫旧牌匾,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书写。

据单士元回忆:“李煜瀛先生在当年故宫文书科内,粘连丈余黄毛边纸铺于地上,用大抓笔半跪着书写了‘故宫博物院’五个气势磅礴的大字。李先生善榜书,功力极深,当时我有幸捧砚在侧,真是敬佩不已。” ​​​

李煜瀛是晚清重臣李鸿藻之子,名煜瀛,字石曾,以字行于世,他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1881年,李石曾生于直隶高阳县,父亲李鸿藻是咸丰二年进士,为同治、光绪二帝太傅。他自幼跟随支持维新变法的齐禊亭学习,后来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成为好友。

1903年,李石曾留学法国学农三年,后以法文发表《大豆》专书,他是中国人最早在法国发表学术论文者。

1906年,张静江到法国做生意,往返欧亚之间,结识了孙中山,并在新加坡代李石曾一起加入了同盟会。李石曾与吴稚晖、张静江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世界社,致力于教育。

李、吴、张三人还开办《新世纪》杂志,自1907年6月出刊到1910年5月停刊,共出版121号;该刊宣传无政府主义,主张进化即革命、教育即革命、反传统即革命。

1909年年初,李石曾在巴黎成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并陆续从他的故乡河北高阳招聘了30多位华工到巴黎郊区(拉加雷讷科隆布)的豆腐工厂做工。

后来他的公司生产的豆制品还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万国食品展览会”,开始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为了帮助中国有志青年了解世界,1912年,李石曾与吴稚晖、汪精卫、蔡元培等人开办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运动由此诞生。通过该运动,20世纪初,两千多名中国学生来到法国,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稚晖,利用庚子赔款,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李石曾出任董事长,蔡元培出任校长。

1920年冬,蔡元培、李石曾到达法国,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商议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成立里昂中法大学(法语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里昂中法大学直到1947年,因为经费困难停办。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李石曾建议冯玉祥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均由李石曾任委员长。

1925年9月,“清宫善后委员会”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及“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李石曾任理事长。

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进军北京,改称“北平”。国民政府任命李石曾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师范大学校长、及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1936年,李石曾与蔡元培、陶玄、张静江等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李石曾于1948年被蒋介石聘为首批总统府资政。

1949年,李石曾移居瑞士。1951年,移居乌拉圭,此后常往返于乌拉圭和台湾。

1956年,李石曾定居台湾。1958年,为了缅怀老友吴稚晖,择定其最后养病之阿里山麓——嘉义市弥陀寺北侧为校址,和邓传楷共同发起筹创私立稚晖初级中学(1996年改制为嘉义市私立仁义高级中学)。

1973年9月30日,李石曾卒于台北,享年93。

0 阅读:33
齐都都督

齐都都督

感谢大家的关注